![]() |
![]() |
|
黃坑鎮農技站負責人許青柏說:“這一片300多畝都是茶,主要種植肉桂、水仙,105品種,肉桂做巖茶,水仙做白茶也做巖茶,105品種基本上做白茶和紅茶。” 黃坑鎮地處武夷山國家公園境內,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顯著,大面積的茶山都生長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靠大自然養護,生產的生態茶葉,品質穩定。 黃坑鎮農技站負責人許青柏說:“我們的種植,茶園的管理,全是生態管理。一不能打農藥,二不能施化肥,我們只能用人工鋤草,現在這里還有套種油菜來提高土壤的肥力。我們還發揮科特派的優勢,有科特派入駐這些茶企,還有對接了學院,武夷學院、農科所、農林大,跟我們一起來做這些工作 ,來提高我們茶山的管理水平,還有就是我們茶的制作,提升我們的制作水平。” 幾年來,黃坑鎮政府將茶產業作為當地重要的特色產業來抓,引導茶企規范有序經營,目前,黃坑鎮已有各類茶企113家,其中已實現一品一碼溯源的就有60多家,成功申請綠色食品認證標識的2家。越來越多茶企開始享受到生態茶園建設的紅利。 黃坑鎮農技站負責人許青柏說:“我們鎮里面制定了三茶統籌發展規劃和實施意見,還成立了領導小組。現在從我們農業角度,我們有有機肥替代化肥,每畝的茶山補助是300塊錢,現在還有免費發放紫云英、油菜、大豆種子這些,來提高土壤的肥力,通過我們提升茶的品質,現在好的茶已經可以說是供不應求了。” 如今,黃坑鎮已經形成茶企+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家自覺按照生態茶園的管理模式進行種植和生產,保障茶葉品質,確保年年增效。據統計,2021年,黃坑鎮年產茶青660萬斤,產值達9240萬元。接下來,按照鎮里制定和發布的“三茶”發展規劃,黃坑鎮將進一步探索數字化茶園建設,引入茶科技,打造茶莊園。力爭到2023年,建成一批特色茶加工專業園區和“三茶”示范項目。 黃坑鎮農技站負責人許青柏說:“我們黃坑傳統的是竹制品產業,這幾年經過政府的不懈努力,大力的扶持,還有茶農、茶企的積極配合,現在我們茶葉已經成為黃坑的第二大產業,可以跟我們原來的竹筷產業并駕齊驅,包括也帶動了旅游,老百姓的信心足,政府干勁大、扶持力度強,所以大家對這個產業是充滿希望的。”(吳淑媛 林晞 饒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