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公布了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陽區非遺項目《建陽漳墩龍角舞》榜上有名,是唯一新增的傳統舞蹈類別。 漳墩鎮現有畬民近4000人,每逢農歷“三月三”和“六月六”等畬族傳統節日,當地畬民都會隆重紀念,《龍角舞》是重要的表演節目之一。一直以來,《龍角舞》作為道場的一種表演形式在民間流傳,主要是以祈求攘病去災為主要內容,對民俗學、社會學、舞蹈學研究有重要價值。 建陽民間舞蹈《龍角巫舞》以漳墩畬族《牛角碗舞》為基礎進行改編。“牛角碗舞”是流傳于漳墩鎮堆后村的畬族祭祀舞蹈,是由“牛角舞”和“碗舞” 兩者相結合的祭神舞蹈。“牛角舞”又名“木角舞” ,它是畬族人民在“三月三”時為了祈求生存繁行、幸福平安五谷豐登而跳的祈福舞蹈。“碗舞”是堆后村人民每逢家人生病時,由巫師手拿三塊陶碗,內裝點燃的紙錢所跳的祭祀舞蹈。他們認為這樣可以驅魔辟邪。據藝人介紹,跳舞時手舞“8”字路線,相似于太極八卦,寓意“天人合一” ,有求必應。“牛角碗舞”是由“牛角舞”與“碗舞”在世代相傳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提煉加工、演變而形成的,具有濃厚的民間信仰色彩,是閩北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 《建陽漳墩龍角舞》于2016年5月30日列入南平市建陽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6年9月12日列入南平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江蘇閩 黃剛 楊步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