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話說朱子在武夷精舍著述授徒的幾年時間里,經常偕好友、弟子坐看竹筏到五曲的小洲上品茗論道,有一天傍晚,茶灶旁茗煙輕裊,香氣氤氳。朱子和友朋圍坐一起,一邊品嘗著武夷香茶,一邊海闊天空地從朝綱大事談論到治學之道,治世之理,真是議論風生,笑聲不絕。 當話題轉到武夷茶方面來了時,朱子不勝感慨地說:“如今高官富豪品嘗武夷茶,已經到了爭奇斗巧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一席斗茶,一擲千金,令人嗟嘆不已!” 朱子的議論令人想起杭州士子林升譴責高官沉浸于享樂生活的一首七絕: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位學友擊桌長嘆:“前方將士拼死勇戰金虜,后方竟醉生夢,擲金斗茶,國之安危盛衰,置之不顧矣!” 他們談論的“斗茶”,乃是當時朝廷上下盛行的一種奢侈的生活模式,“斗茶”在北宋初年為文人學士所崇尚之時,還不失為一種頗為雅致的精神享受,當時的“斗茶”是將“龍鳳團茶”碾為細末入盞,注入沸水攪動,以比試茶的湯色和在盞中的水痕來決定品種的優劣而分勝負,茶之湯色以純白為上,青白次之,灰白又次之,黃白再次之。盞中水痕,以盞無水痕為最佳,武夷茶斗試,以水痕先出現者為負,負者罰其賦詩或罰其填詞。至南宋之時,“斗茶”竟衍化為豪賭的一種賭博游戲。負者拋金擲銀,甚至傾家蕩產。 “即使不借斗茶之名以行豪賭之實,也非君子之所宜取,范仲淹曾賦詩言及斗茶之害:‘……斗茶味兮輕醍酮,斗茶香兮薄蘭芷。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 “對!”應和之聲四起。 “玩物喪志,靡費錢物,君子不宜取也!”眾人大聲喧嚷著。朱子無限惋惜地說道:“武英(一種名茶)條濃甘醇,人稱之為具有巖骨花香之勝,為建州茶品之冠,北苑貢品之最。其在唐朝之時,即以研膏茶的形式出現,隨后發展為臘面茶之時加工愈發精致,茶餅不足一兩竟價值千金。為此,朝廷特置龍鳳模印,遣使前來武夷監制團茶,龍團風餅因之誕生。從此,武夷茶遍體充滿珠光寶氣不復清隱之氣了!” 朱子的一席話使大家忘記了繼續品茶,干坐在那里。朱子接著說:“諸友不必沮喪,品嘗武夷茶有朝飲、庶飲兩種?!嫛她垐F風餅之屬,‘庶飲’即吾輩之品飲。諸友杯中之茗,已盡脫富貴之氣,盡去奢侈之俗矣!” 座中眾人立時活躍起來,談鋒漸次雄健起來。一位江西土子興致勃勃地說:“仲晦兄,貴祖籍的江茶、婺綠,味淡泊而清雅,人比之為伯夷,叔齊兩位高隱之士?!?/span> 朱子一位門人乘興問道:“武夷茶如盡脫富貴之氣而返璞歸真,此時將如何喻之?” 朱子認為:“龍團鳳茶富貴氣太足,而江茶、婺綠有過于清雅,唯建茶則如中庸之為德也!” 他認為:前臺重臣丁謂、蔡襄之輩糜費國庫,勞民傷財,制茶買寵,引起朝野公憤。東坡居士就曾有詩加以嘲諷,詩曰:“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span> 朱子對“斗茶”引發奢靡之風加以反對,并加制止,又一次證明朱子清正廉潔的高尚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