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2月28日,考亭論壇——建本文化分論壇暨第三屆建本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建陽考亭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上進行了深入交流。 學術研討會上,福建省文史館原館長、研究員盧美松主持了主旨演講。 北京大學現代出版研究所、研究員張積說:“這幾年,當地對建本文化非常重視,每次開會在大街上都能看到會議的會標、橫幅,把它當成市里、區里的一件盛事來看,建本文化確實是值得我們建陽人自豪的事情,它是建陽的名片,也是建陽人的驕傲,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福建省文史館原館長、研究員盧美松:“希望將來能夠吸引更多的全國各地的專家,加入這個研究的隊伍,另外也培養出更多的我們本土的研究專家。” 建本又稱“建安本”“麻沙本”,是古代建陽麻沙、崇化(今書坊鄉)一帶刻印的古籍,始于五代,興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南宋時建陽是全國三大雕版印書中心之一,刻印書籍的數量居全國之冠,因此有“圖書之府”的美譽。與會專家學者們就建本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發表自己的看法,展開交流。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導田建平說:“一定要加強保護,保護建本文化的普查、調查,建本文化生產的整個環節,建本文化所在的環境、資源,擴大保護的基本范圍,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地在隊伍建設、資金投入、政策制定方面發揚做大。” 福州理工學院朱子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方彥壽說:“我覺得建本還有很多功課要做,最重要的還是普及方面,就像普及朱子文化一樣,建本文化也需要普及。要擴大傳承人隊伍,另外在創新上再下點功夫,還要一些普及性的著作。聽說建本已經進入課堂了,希望對下一代能產生作用,這個方向是對的。” 近年來,建陽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挖建本本土文化潛力,大力打造“建本”文化名片,旨在用非遺技藝傳承民族文脈,讓建本文化重煥絢麗光彩。 東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喬光輝說:“從文化的傳承來看,它不僅需要有物質的傳承,還應當與時俱進,把這種精神內化在建陽老百姓的心中。” 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員祝帥說:“傳統文化只有在當代煥發出生命力,它才有價值,才能被當代人所理解和接受,在這方面建本文化有很廣闊的天地。一方面我覺得需要利用新媒體進行國內國際的傳播,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另一方面,從專業領域來說,我們當代的書籍設計、版式設計、字體設計,包括書法、美術方面的創新,都應該從建本這樣的傳統文化、傳統書籍中吸取營養,提煉精華,用現代的方式進行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