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常言道: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位好妻子助心助力。一代大儒朱子能夠成為與孔子比肩的偉人,就因為他有個賢妻良母劉清四。 康熙稱朱子“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規(guī)”。他的學說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是南宋以來中國時代精神的表征。著名史學家蔡尚思教授說,“在中國文化史、傳統(tǒng)思想史、教育史和禮教史上,影響最大的,前推孔子,后推朱子”。“家孔孟而戶程朱”,說明了朱子思想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朱子之所以能成為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除了其自身天資聰穎,勤奮讀書,克己復(fù)禮外,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他有個博學多才的岳父和知書達理的賢妻。 紹興十三年(1143),父親朱松病逝于建州城南環(huán)溪(今建甌),臨終前把朱子托付給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劉子羽(朱子義父),又寫信請五夫的劉子翚(屏山)、劉勉之(白水)、胡憲(籍溪)等三位學養(yǎng)深厚的朋友代為教育朱子。劉子羽視朱子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子一家,名曰“紫陽樓”。紹興十七年(1147),朱子十七歲,在建州鄉(xiāng)試中考取貢生。師承儒學大家羅從彥的劉勉之看到弟子朱子聰明過人,十分篤學,便于紹興十八年(1148)正月,將自己的女兒劉清四許配給朱子。在新婚愛妻的幫助、關(guān)懷下,同年三月,朱子告別新婚蜜月,入都科舉,當年四月十七日,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準勅賜同進士出身。 年輕時的朱子,不論是在五夫,還是在岳父劉勉之遷至建陽考亭的蕭屯,都長期受到岳父教誨,謙恭守禮;而劉清四同樣出生在世儒書香之家,因受父親教育影響,溫良恭儉,知書達理,清正為人。朱子一生清貧廉潔,他在同安主薄三年,俸祿極低,經(jīng)濟拮據(jù),但朱子與其妻劉清四相濡以沫,相敬如賓。在他們共相處二十八年間,劉清四先后生育三男五女(其中次女和幼女早逝),操持家務(wù),全都擔當。長子朱塾開始讀書不用功,“懶散,既不知學”,朱子夫妻讓他拜千里之外婺州金華的著名學者呂祖謙為師,教導(dǎo)其為人處世的道理。朱塾先后入仕,官任淮西運使、湖南總領(lǐng)等職,為官清廉,頗有政聲。次子朱埜是朱子在泉州任上時,劉清四隨夫在泉州薄舍所生。朱埜差監(jiān)浙江湖州德清縣戶部瞻軍酒庫時,謹記父母雙親的教誨,謹記《朱子家訓(xùn)》里“見不義之財勿取”警句,往來賬目清楚,從未有疏忽之漏。三子朱在以父蔭補承務(wù)郎。乾道十年(1174),以大理寺正知南康軍。因其“進學問,振綱紀”,升至浙西茶鹽常平使、知平江府、吏部侍郎,政聲卓然。其三個女兒分別名叫朱巽、朱兌和小妹,她們分別嫁給朱子的得意門生劉學古、黃榦、范元裕,他們也都成為朱子學的重要傳人。 天有不測風云。當朱子四十七歲時,妻子即因體弱多病而辭世,朱子痛心疾首,他在“家訓(xùn)”里寫道:“婦之所貴者,柔也。”正是對其妻“溫良恭儉讓”的贊美。 此外,朱子在辭世前不久,抱著病體,咬緊牙關(guān),還握筆為妻寫下了感人至深的《墓祭文》:“歲序流易,雨露既濡,念爾音容,永隔泉壤。一觴之酹,病不能親。諒爾有知,尚識予意。”祭文中寫道:“病不能親。諒爾有知,尚識予意。”意指:你體弱多病,我卻因長年在外講學傳道,未能在你身邊親近關(guān)照,而你卻屢屢諒解,予以理解,支持我窮研理學,教書授徒。這些文字,可以看出朱子對相濡以沫的妻子之深情,也看出其妻具有知書達理,無私奉獻,輔助夫君,勤教子女的情操。 翌年二月,朱子親選吉穴將其安葬在唐石里(黃坑)后塘大林谷,并發(fā)誓“生不同時,死同穴”,自己百年后也將葬于此。次年。朝廷命他知南康軍,行前他特意去祭拜劉氏墓,并賦詩《唐石雪中》:“春風欲動客辭家,霖潦縱橫路轉(zhuǎn)賒。行到溪山愁絕處,千林一夜玉成花。”(《唐石雪中》《朱子集》卷六)“愁絕處”即指劉氏墓之所在;“千林一夜玉成花”則寄托著朱子對其妻的深情厚意。此后,他終身未娶。 慶元六年(1200)三月初九,朱子在考亭去世,享年七十一歲。當年十一月,朱子靈柩運至后塘大林谷,與妻子合葬一穴,踐行了“生不同時,死同穴”的諾言。(李家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