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陽考亭書院里,懸掛有朱子親筆寫的“四本”聯?!八谋尽奔粗熳咏陶d世人應做到:讀書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朱子把“勤儉”看作管理家業的根本,可見 “勤儉 “于治家的意義,勤儉是君子之德,勤儉必敬業節用,應不奢不吝。 都說朱子節儉是出了名的。平日生活開支頗為節儉,他牢記”衣取遮體,食取充腹“的治家格言。從不奢侈鋪張,賓朋聚首也是以茶當酒,精舍學子的膳食通常是粗茶淡飯,最常見的飯菜就是糙米飯及熟茄蘸鹽姜汁。在精舍旁的園圃里,種上的茄子已經深紫一片,每當學子們嘗到茄食時,都美稱其為”極品紅“。 朱子五十四歲時,再度辭官回到武夷山。在五曲的隱屏峰下,創辦了武夷精舍,收徒講學。四方八面學子聽到消息,紛紛兵篋負囊前來受學聽講。 浙江黃巖有個財主的兒子叫做胡纮,他聽說朱子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儒,就動了心思。這個紈綺子弟突然心血來潮,也不遠千里來到武夷山。一路上游山玩水,悠悠自得,心中想著:這一去依附名師,學些理學也可以裝飾門面,不會被人譏為不學無術。再說,學點經學,說不定還可以作為敲門磚,混得一官半職呢!就這樣,他異想天開地走進武夷精舍。 當他來到武夷精舍拜謁朱夫子后,朱子以平日對待學子的禮節接待他,主食是糙米飯,佐餐的菜照常是熟茄。胡纮一見桌上沒有雞鴨魚肉,只是農家常見的粗飯淡菜,心中老大不快。連著數餐都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這位闊公子實在忍受不住清淡生活,覺得朱夫子太迂腐,不近人情。自己從遠道而來拜師求學,總得備點好菜款待才是,如今餐餐粗菜淡飯,這不是有意冷落自己嗎?為此,他經常在背后發騷:“這實在不近人情,宰幾只雞鴨,置一壺米酒,偌大的武夷山難道做不到嗎?”過不慣這種清苦生活的他,不久就溜走了。 淳熙十一年(1184)二月,春光明媚,風和日麗,朱子偕友朋登舟坐定后,即乘興吟道: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閑聽兩三聲。 這是《九曲棹歌》的小引,隨后便引出對武夷奇絕處的吟唱,每曲的贊詩各四句,朱子在文友的贊嘆聲中順序歌吟了一曲、二曲……八曲。正吟得興起,輕舟已駛近終點處的溪流中。眾人舉目向溪畔遠眺,只見沃野初碧,一馬平川,桑麻蔽野,屋舍儼然,雞犬之聲相聞,淳樸古風猶存。眾人異口同聲地贊嘆曰:“真乃陶公筆下的桃花源也!”朱子以手擊水,也贊曰:“諸公妙喻,且令我續詩道來?!彼⒓纯谡妓木?,結束了《九曲棹歌》的最后一節: 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 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 眾人齊聲叫好。其中詩意不說自明:舍此佳地而欲再訪桃花源,那除非人間之外別有天地了。 此后,《九曲棹歌》被譽為武夷絕唱,立即傳遍武夷,紛至沓來尋勝的游客爭相唱和,名詩不脛而走,傳頌一時。 可是,就是那位來到武夷山求師時由于每天只食粗飯淡菜而對朱子怨恨在心的紈綺公子胡纮,與反道學的嘍羅們在密室內碰頭,出壞點子伺機報仇。他們抓住最后一句“除是人間別有天”,硬誣朱子目無當朝天子,欲在人間另建朝廷。慶元二年(1196),胡纮一伙便羅織罪名。在一份奏論朱子的劾章里寫道:“……至和儲用的詩,有‘除是人間別有天’之句,人間豈容別有天耶!其言何止怨望而已!熹之大罪五也!” 其實朱子寫的《九曲掉歌》,是與朋友一道游九曲的唱和詩,硬是被胡纮羅織來給朱子定罪! 因胡纮寫此奏折時因依附權貴當上朝廷要員,即任監察御史。之后,他又將炮制的劾章授給了新任監察御史沈繼祖,當年十二月把這份奏折呈送給朝廷。奏折中除了栽誣、羅織此條大罪之外,還列舉其他5條“罪狀”,諸如:“不孝其親”,“屢被召命,偃蹇不行”,“不顧祖宗之典禮”,“玩侮朝廷”和“私移縣學”等等,使得朱子落職罷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朱子為了避禍,回到建陽考亭。風聲較緊的時候,他就隨著心腹門生先后踏遍了古田、順昌、泰寧、霞浦、福鼎、閩侯、閩清、連江等地躲避災禍。最后逝世于考亭。 雖說朱子一家勤儉持家,因粗茶淡飯待客引來禍端,卻真實印證朱子一慣以來秉持節儉家風的良好習慣。只不過他遭遇到的是貪圖享受,趨炎附勢,伺機報復,心胸狹窄的奸人,才惹此冤禍。(李家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