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天,宋慈已是家喻戶曉的“神探”。這得益于中央電視臺于2005年推出的電視連續劇《大宋提刑官》。 在劇中,宋慈每每在偵破撲朔迷離、神秘詭譎的奇案時,都能憑借著獨特的現場檢驗方法和嚴密的邏輯推理,最終揭開謎底,使真相皎然于天下,頗有“神探”柯南道爾和福爾摩斯神功與魅力。 隨著該劇的熱播,一個雪冤禁暴、扶正安良的“大宋提刑官”形象也深深地烙在觀眾的腦海中。然而,觀眾所認知的宋慈實際上是一個經過藝術加工的人物,與歷史上的宋慈相距甚遠。 由于宋慈的事跡行為只見載于《宋經略墓志銘》與《宋史翼·循吏傳》,以致后人對宋慈的了解很難詳細而全面。而《洗冤集錄》在總結前人斷案經驗時,又刪去具體案例的情節,只是提煉那些帶有規律性的檢驗方法與技術。關于宋慈具體處理過哪些刑案,除了墓志銘中所提及的治理閩贛 “鹽子”(私鹽販)剽掠以及在廣東八月內處理大辟罪(死刑)二百多件以外,文獻中沒有更多的線索。這就使得后人只能從“良吏”的角度去認識和評價宋慈。同時,這種具體史事和案例的缺失,也為后人用藝術手段去重塑宋慈形象(即“戲說”)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 《大宋提刑官》為將宋慈塑造成一位“古代法醫學先驅”或“刑偵專家”的形象,對其青年時代的求學經歷和在州縣的文才武功略而不談,而將“懸疑”和“推理”作為貫穿全劇的主線,劇情發展常峰回路轉,懸念迭出。這樣的藝術處理雖然增強了吸引力,卻拉大了與歷史真實之間的距離。 以劇中宋慈的身世家庭為例,宋慈的妻子是吏部尚書薛庭松的女兒,但這個“吏部尚書薛庭松”,在《宋史》中不見記載。而據《宋經略墓志銘》記載:“娶余氏,繼連氏。”宋慈一生經歷兩次婚姻,先娶余氏,余氏死后又續娶連氏。可見宋慈聯姻權貴而不與之同流合污,只是編劇為凸顯他骨鯁正直而虛擬的情節。 又如,劇中宋慈沒有子女,而《宋經略墓志銘》記載,宋慈有五個子女:長子宋國寶與次子宋國子都考中舉人;三子宋秉孫考取了進士;長女宋學美,嫁給登仕郎梁新德;次女宋濟美,嫁給將仕郎吳子勤。而且,宋慈還有三個孫子:宋憲、宋燾、宋湘,官銜都是將仕郎。 再如,劇中宋慈最后將《洗冤集錄》在父親墳頭燒了,幸虧英姑已偷抄一本,此書才得以流傳下來。可據《洗冤集錄·序》記載,宋淳佑七年(公元1247年),時任湖南提刑充大使行府參議官的宋慈在湖南憲治(地方最高司法機構)刻印《洗冤集錄》,以供湖南境內檢驗官吏參考。 于是,人們不禁要問:歷史上的宋慈是怎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