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視界下的提刑官》之七 長汀:太平相業 紹定元年(1228)十二月,汀州寧化縣的私鹽販子晏夢彪聚集潭飛磜起事。宋慈在陳韡麾下參與這次平亂。 平定了晏夢彪之亂后,陳韡舉薦宋慈,任長汀知縣。 晏夢彪盤踞的潭飛磜是個天然嘯聚的地方,史書記載:地形險要,草茂林深,重崗復嶺,環布森列,登涉極難,潭飛磜高居嶺上,卻又坦然寬平,山環水合,有田有池…… 幾個私鹽販造反,事情本并不大,但當左翼軍將領鄧起提兵前往收捕時,鄧起貪功連夜冒險進攻,對于閩西北山地峰嶺起伏道途險隘的情況嚴重估計不足,加上軍士勞累,結果官兵大敗,鄧起身亡。小小叛亂以晏夢彪擊殺左翼軍將領鄧起為結果直接起了示范效應,導致了各盜徒嘯聚蜂起,兵馬迅速增至數千,連破寧化、清流、蓮城(今連城)。 朝廷任命陳韡招捕盜賊。真德秀向陳韡薦舉宋慈。陳韡迅速請宋慈前往汀州平叛。在汀州,宋慈在淮西軍主將王祖忠麾下效命。 王祖忠為主將,李華為監軍,宋慈、李華同議軍事。三人搗毀了晏夢彪的大本營潭飛磜。隨后,陳韡也攻破晏夢彪占據的邵武,拿下晏夢彪。此時大勢已去的晏夢彪說要投降。陳韡說:“力屈乃降,罪不可赦。”晏夢彪被斬。亂平。時紹定四年(1231)春二月。 紹定五年(1232)四月,宋慈被任命為長汀知縣,宋慈在長汀重修或新建縣坊的鼓樓、門廡、琴堂、寢室、吏舍、府庫,還建了“祠學坊”和“萬雪亭”。 但宋慈在長汀最大貢獻是解決了長汀百姓吃鹽的問題。 自先秦管仲開始,中國的鹽法基本實行食鹽專賣,宋慈的時代也是。南宋明確劃定食鹽銷售區,不得越界銷售。福建路的行政區劃為:建寧府、汀州、南劍州、邵武軍、福州、泉州、漳州、興化軍。一府五州二軍共八個行政區。其中建寧府、汀州、南劍州、邵武軍稱為“上府”或“上四州”, 福州、泉州、漳州、興化軍稱為“下府”或“下四州”。上四州不產鹽,多用福鹽,宋慈去上任的長汀為福鹽區。 長汀百姓吃的是福鹽,福鹽從閩江逆流而上到南劍州(南平),而后轉入沙溪,再逆流到九龍灘,結果,食鹽的鹽包破敗,河中沙石水草隨潮水拍入,鹽的質量極差。過了九龍灘,還得走陸路,挑夫擔著鹽在狹窄山路行走,步子沉重,汗流浹背。這些食鹽,從上船到最后進入百姓家,有時,要超過一年。 到了汀州,宋慈還了解到,汀州府的官鹽,重量不到一斤,但價格達四十七錢;鹽子販賣的私鹽,重量一斤半當一斤賣,而且顏色純白,沒有摻沙石雜草,才賣二十錢。 暴利!所以,汀州大量的百姓販賣私鹽。當時造反的晏夢彪就是干這營生的。 農田的農事結束后,就有人挨著寨堡敲鼓,召集愿意前去販鹽的人加入,私鹽販手持兵器旗鼓,來往于贛州、汀洲、漳洲、潮洲這些地方,又毫無紀律約束,所到一處,便搶人谷帛,掠人婦女,與巡捕吏卒格斗。 宋慈到汀州后,決定為民請命,他與知州李華商議變更鹽區的問題,李華支持宋慈,上表朝廷。朝廷同意宋慈的建議,允許改運福鹽(福州鹽區的鹽)為潮鹽(潮州鹽區的鹽)。但潮鹽的運輸也是個問題,汀江沒開發。宋慈率領邦民開始了偉大的壯舉:開辟航道。汀江下行,有許多的險灘,宋慈帶百姓,鑿礁石,開航道。終于打通汀江下行的水路。 原需要一年才能運抵汀州的福鹽,如今,潮鹽只要三個月就運到了。質優價廉。 柳永有首《煮海歌》,最后四句是: 甲兵凈洗征輸輟,君有余財罷鹽鐵。 太平相業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 那時,煮鹽的百姓相當辛苦,他們伐薪煮鹽,收入微薄,還得交租稅,服勞役,借高利貸。柳永希望老百姓能從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中解脫出來,希望政府廢除鹽業、鐵業的租稅,希望宰相能像調料中的鹽梅一樣,為治國發揮重要作用,使得國家變得像夏商周三代那樣太平安樂。 鹽的問題就是百姓的問題,關注鹽的士人,是對人民有深切同情的士人。先前的晏夢彪之亂,便是私鹽販起來造反,如果鹽的問題不解決,私鹽販子泛濫,汀州將永無寧日。宋慈在長汀,解決鹽的問題,也是汀洲的“太平相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