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音樂響起來、燈光亮起來,現場掌聲經久不息……8月12日晚,隨著夜幕降臨,建陽區水吉鎮大廟坪廣場被歡聲笑語和熱鬧氛圍所籠罩,一場精彩的演出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和歡樂時光。同時,也正式拉開了“文潤潭陽”——建陽區優質文化資源“惠民直通車”系列活動的序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建陽區深入貫徹全會精神,直面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不解渴”、高品質資源“下沉難”的痛點,按照省市部署,積極探索打造優質文化文藝直達基層公益演出的平臺載體,推出了“文潤潭陽”——建陽區優質文化資源“惠民直通車”系列活動,讓優質文化亮在基層、暖在民心。 當晚節目精彩紛呈,舞蹈、宣講、器樂、合唱、文創秀等節目輪番登場。舞蹈《春日》帶領觀眾感悟朱子理學哲思,紅色宣講《戰斗英雄呂慕祥》深情回顧了我區抗美援朝英雄呂慕祥的事跡,歌曲《如愿》以溫情旋律傳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舞蹈《宋韻燈影》再現宋代文化風情,《建盞文創秀》更將非遺之美與服飾藝術巧妙融合,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建陽建盞的千年韻味。最后,詩朗誦《建陽前景是美好的》以鏗鏘有力的語調,描繪了建陽在新時代的發展藍圖,為整場演出畫上圓滿句號。演出中穿插的“知識問答環節”成為互動亮點,內容圍繞建陽歷史文化、民生政策等方面展開,讓觀眾在歡樂互動中加深了對家鄉的了解。
“家門口的文藝表演可真不錯,節目豐富,還對我們老百姓的胃口,希望以后能多多舉辦。”水吉鎮建設村的群眾說道。 全天聯動:從書香氤氳到市集煙火 首站“惠民直通車”開進水吉,這場集文化浸潤、惠民展銷與文藝匯演于一體的盛宴,由建陽區委宣傳部、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主辦,水吉鎮黨委、政府承辦,區文化館協辦。
活動從午后就已開始。在水吉鎮西瀾公益書吧“親子閱讀”活動中,十余組親子家庭圍坐共讀,不僅互相推薦優秀兒童繪本、鄉土文化讀物等書籍,還在分享交流中建立閱讀交友關系,讓書香與文化傳承在互動中得以延續。
“沒想到她這么愛看書。繪本學習可以在孩子心中播撒下愛的種子,也有助于表達能力的提高,之后我會多多跟孩子一起閱讀繪本,幫助她成長。”參加“親子閱讀”的居民李媽媽開心地說。 在大廟坪廣場入口處,建本雕版印刷、宋代點茶等非遺技藝體驗人氣火爆,非遺傳承人手把手教學,讓村民們近距離感受到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一旁的圖書展銷檔口也人頭攢動,許多村民圍在展臺前,翻看自己心儀的書籍……
傍晚時分,大廟坪廣場更加熱鬧起來。“農特優(七彩嘉禾)展銷”攤位前,仁山葡萄、建陽水吉扁肉等水吉特色產品以及小白茶、紅茶、水仙茶等建陽名優特產,吸引了不少群眾駐足選購;同步開啟的“地攤夜市”更是充滿煙火氣,特色小吃等攤位一字排開,叫賣聲、歡笑聲交織成一幅生動的鄉村夜生活畫卷。
惠民初心:讓文化浸潤百姓生活 建陽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文脈綿長,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把文化工作作為中心工作,通過“書香建陽”建設,持續擴大“千年古縣 書香建陽”品牌效應,從城市到集鎮,再到鄉村,均衡配置的潭陽書舍·公益書吧,在建陽處處“開花”。目前,全區已建成投用的公益書吧、閱讀空間達48家,閱讀面積近4000平方米,初步實現了城鄉全覆蓋,并以書吧為載體,常態化開展各類公益課堂和文化活動,讓書吧真正成為全民共享的文化驛站。
做好做足文化挖掘活化文章,推動建陽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朱子文化方面,從2015年啟動考亭書院恢復重建項目,到2016年重建鰲峰書院,再到廌山書院、寒泉精舍重建工程,各項舉措讓建陽塵封的書院文化重煥生機。聚焦文旅融合方面,馬伏熹云灣項目以“文化+旅游+研學”為定位,布局30余個休閑業態,打造了朱子文化研習館、文創市集等特色板塊,既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建陽文化魅力,又帶動了當地餐飲、民宿等產業發展,實現了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保護農耕文化方面,麻沙杜潭村致力打造“村秧”“村收”“村漂”等文旅IP,通過建設農耕文化展覽館、二十四節氣文化主題公園,讓游客在體驗插秧、收割等農事勞作中,觸摸農耕文明的歷史脈絡,傳承鄉村文化根脈。
與此同時,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力量,建陽區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文化講解員隊伍,既突出“朱子、宋慈、建本、建盞”四大文化名片和建陽本土文化普及,又注重接待禮儀、言談舉止等外在形象提升,為建陽文化強區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以來,建陽區舉辦了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大武夷·趣建陽文化大集、百姓大舞臺“春節七天樂”等一系列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活動20余場,覆蓋受眾2萬余人。下一步,建陽區將以“惠民直通車”為載體,持續整合優質文化資源、特色農產品資源,常態化、多樣化開展優質文化資源“惠民直通車”活動。同時,進一步發揮文化特派員和文化講解員的作用,讓文化惠民的觸角延伸至更多角落,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姜法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