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莒口鎮馬伏熹云灣是建陽區傾力打造的鄉村振興項目,活力古街內業態豐富,虞悅華旗袍館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就請跟隨鏡頭走進馬伏熹云灣,探尋旗袍和盤扣文化。 在馬伏熹云灣活力古街,虞悅華旗袍館所處位置比較顯眼,旗袍館開業以來,時常有新老客戶前來“探館”,交流傳統服飾文化。 虞悅華旗袍老顧客程麗萍:“因為旗袍里頭蘊含著很深的文化底蘊,很經典。我一直很喜歡旗袍,希望用旗袍讓我氣質變得更內斂一點。當年我結婚的時候,就找悅華姐姐做了旗袍,然后我做“喜媽媽”的時候,我再次找到她做旗袍。” 據了解,虞悅華旗袍品牌創立于1989年,品牌創始人虞悅華嫁進婆家后,就跟著婆婆學做旗袍和盤扣,多年來專注高檔中式服裝與手工盤扣工藝飾品定制,全力推廣傳統服飾文化。 虞悅華旗袍品牌創始人虞悅華:“我為什么這么愛旗袍,也是因為它有太多的文化在里頭,我也越做越喜歡。我現在這個年齡,都沒感覺年齡大了,還是快樂在其中,享受在其中。” 文化需要傳承,兒媳婦羅張艷嫁進門后,虞悅華就手把手教她學習旗袍和盤扣制作技藝,并將馬伏熹云灣虞悅華旗袍館交給羅張艷打理。 羅張艷:“所見都可盤,是吧?” 虞悅華:“嗯,萬物皆可盤,我們讀懂它,就能把它做得更美。在做的過程中,邊做要邊思考,有時候想的跟實際還是有距離的,對嗎?” 羅張艷:“是的。” 這幅盤扣畫是虞悅華旗袍館的鎮館之寶,是虞悅華和羅張艷婆媳倆最得意的作品。 虞悅華旗袍館主理人羅張艷向顧客介紹盤扣畫:我們是在太湖石上展出了一棵老梅樁,這個太湖石以及這些梅花都是用盤扣制作出來的。太湖石是運用印染的工藝,染上這個像石頭的顏色。 盤扣,作為旗袍之美的“點睛之筆”,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一傳統手工藝品,不僅將旗袍的優雅與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更在歷史的長河中,傳承著多樣文化的精髓。 馬伏熹云灣虞悅華旗袍館主理人羅張艷:“我們在做盤扣的過程中,有這么一個理念,叫著‘萬物皆可盤’,就是只要我們有想到的,自然界中的花、鳥、魚、蟲,我們生活中運用到的文字,然后還有我們創作的一些人物,像‘朱子卡通’,都是可以用盤扣的形式來呈現的。” 虞悅華和羅張艷婆媳倆還制作盤扣文創產品,并計劃帶動當地村民一起學習,讓優秀傳統文化產生經濟效益。 虞悅華旗袍品牌創始人虞悅華:“盤扣這個項目真的非常好,它可以共創共富。比如我們現在在馬伏村這個地方,可以把盤扣跟村里文化結合,把它做成一個項目,把村民組織起來,一起來學做這個盤扣。”(黃子榮 劉劍鋒 丁健偉 楊欣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