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伏村位于“建陽—武夷”新南平核心,是理孝文化承載地,朱子理學啟蒙地。近年來,當地探索“五合一”鏈條模式,以一規劃、一導則為藍圖,邀請上海同濟大學規劃團隊開展全過程陪伴式服務,建設馬伏熹云灣項目,統籌推進“五大振興”,成為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的網紅打卡點。
7月24日,上海同濟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石振明一行來到建陽區馬伏村考察鄉村振興項目建設情況,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2024年3月,同濟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開展全過程陪伴式服務,規劃團隊駐村調研,結合馬伏村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和實際功能需求,進行科學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合理規劃田園、山林、水岸與村居,以麻陽溪千載文脈為魂,建設一條活力老街、一帶魅力水岸,豐富文化研學、農耕體驗、休閑游玩等業態體系。
同濟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專職研究員林華斌:“跟原來的這種修舊如舊的做法不一樣,我們采取新舊結合的理念,讓舊的更舊,讓新的更新,然后通過碰撞產生美感;第二,是在整個模式上有一個突破,這次是先把所有的運營業態想清楚,把房子里面要裝的內容先落實好,然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來開展規劃設計,使之與后期的經營業態相匹配;第三,從這個資金來源來說,也有突破,原來我們都是通過政策補助資金,包括專項債相關的一些渠道,這次是通過政策銀行的方式,解決了建設資金的問題。” 在建設中,項目采取“EPC+O”的模式,引入專業運營公司,形成“國企+運營公司+鎮村+村民”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村莊內閑置的古建筑和空間,將豐富的文化資源巧妙地活化轉化為多樣化的文旅產品,開發出“麻陽溪千載文脈館”“云莊書院”等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文化項目,為馬伏村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上海同濟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專職研究員林華斌:“我們一定會用交叉學科的視野來對待這個問題,因為鄉村它本身是一個復雜的課題,包含了社會學的東西,包含了生態學的東西,包含了區域經濟,和產業的一些相關的這種研究方向,所以我們未來在做鄉村振興項目的時候,會聯動我們大學的各個學科各個平臺,更全面更綜合的來推動鄉村振興。” 作為城市的“后花園”,如今,馬伏熹云灣豐富多樣的業態,吸引眾多游客拍照留念。2025年“五一”期間,日均游客量突破一萬人、比增601%。
建陽區莒口鎮人民政府鎮長范啟昌:“度假區里有33個業態,讓游客吃、住、行、游、購、娛,在這里玩的開心、住的舒心。下一步我們計劃建設一個鄉村振興研學基地,一天可以同時容納500人,把馬伏的特色亮點通過研學,讓各地的游客和學生能夠宣傳出去,把特色產品賣出好價錢。”(黎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