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五名退伍軍人懷揣著“把軍營精神傳給下一代”的初心回到家鄉,攜手創辦了國武軍事夏令營。如今,這個由退伍軍人打造的教育平臺,不僅成為青少年蛻變成長的搖籃,更化作激活鄉村振興的“強引擎”。 7月11日,在建陽區寶山街道溪源村國武軍事夏令營的訓練場上,62名身著迷彩服的少年正在教官的指揮下進行隊列會操。主教官張超目光如炬站在一旁,為各隊列打分。 國武軍事夏令營主教官張超:“我服役于武警水電部隊,退伍后懷揣著軍營夢,所以回來以后與幾名戰友共同成立國武軍事夏令營,想把我們在部隊學到的本領以及中國軍人堅韌不拔的精神帶給孩子們,將愛國紅和軍營綠深深地烙印在孩子們的童年記憶中。” 這支退役軍人團隊始終緊扣國防教育主線,將隊列訓練、軍事技能與愛國主義教育,深度融合。 國武軍事夏令營主教官張超:“我們在營區內部有邀請藍天救援隊以及當地派出所進行宣講和宣教。我們的后山有將近260畝的戶外拓展基地,在特定的時間,會帶孩子們進行戶外的拓展訓練以及野外拉練。” 國武軍事夏令營自創辦以來,始終以安全為首要原則,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補充學校與家庭教育的不足。夏令營每年暑期開設五期課程,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訓青少年約7000人次。 國武軍事夏令營學員陸清瑤:“我是第一次來國武軍事夏令營,報了30天的課程,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的時間管理能力、自理能力都有所提高。” 國武夏令營不僅是孩子們蛻變成長的營地,還成為了當地村民的“就業驛站”,炊事員、保潔員、監控管理員等一個個家門口的崗位,既讓村民在農閑時節獲得穩定收入,又通過營地與鄉村的深度互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可持續的活力。 回瑤村村民 陳天玉:“我在家里沒做什么事情,現在就在這夏令營來幫忙煮菜,增加點收入,挺好的。” 溪源村積極利用自身地域優勢,以“鄉村近郊游”為主題,打造戶外拓展基地和青少年拓展研學教育基地,通過一系列舉措,實現了與國武夏令營的共贏。 溪源村駐村第一書記林蔚:“國武夏令營入駐后,成為了我們溪源村的重要的業態。同時,也是為我們做到了“迎賓客 引人流”這樣一個作用。” 2022年以來,溪源村接待游客數量超過8萬人次,推動農副產品消費大幅增收,村集體收入從2022年22萬增加至2024年42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23年2.34萬元到2024年人均年收入的2.6萬元。(張高鷺 黃巍 陳芷涵 徐思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