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599-5822971
您所在的位置 > 建陽新聞網 > 福建要聞 > 正文
閩茶清香漫天山
2025-06-23 15:40:09? 作者: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昌吉州木壘縣的最美家庭代表在武夷燕子窠參觀了解武夷巖茶。通訊員 邱汝泉 攝

核心提示

13日,“絲路同源 山海交響”2025年“福茶天山行”系列活動在新疆昌吉州正式啟動。3天時間里,百余位茶企代表以及行業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品茗香,共敘茶緣,共話茶產業發展,推動閩昌兩地茶文化交流互鑒和傳承發展。

一片葉子,何以跨越千山萬水,從福建抵達天山腳下;一份茶緣,為何能穿越古今,聯通山海,溝通民心?當一片茶葉從福建山間出發,將清香撒向新疆,這不僅是一片葉子的旅程,更是一次次的民心交融和文化交流。以援疆為紐帶,循著茶葉的芬芳,閩昌兩地因茶緣深的歷史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此次系列活動舉辦之際,記者踏上昌吉州,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近距離感受一片茶葉聯起山海的有力脈動。

東南網6月23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戴敏 昌吉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輝 陳小清)

淵源:一片茶葉飛越萬重山

旭日升起的清晨,也是茶香漫溢在天山南北的時刻。

位于天山北麓的昌吉回族自治州也不例外。走進昌吉的每一家餐館,不論店面大小,服務員都會先端上一壺茶,或茯茶或玫瑰花茶或三炮臺……

遼闊的北疆平原,豐茂的南疆綠洲,新疆大地處處可以感受到各族人民對飲茶的嗜好。

新疆與茶的淵源,最早可追溯至1600多年前。據文獻記載,生活在漠北的回鶻人在唐朝時就與中原開展茶馬貿易。《新唐書·陸羽傳》載:“其后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這是我國歷史上有關茶馬互市的較早記載。

隨著茶馬貿易和絲綢之路的興起,茶葉逐漸成為這條最早連接東西方商貿往來通道的主要貨品之一。

相距天山萬里的福建,是世界紅茶和烏龍茶的發源地。

相比新疆,福建茶文化歷史更加久遠,被譽為茶文化的搖籃。在南安縣豐州古鎮發現的摩崖石刻有關茶的記載,比陸羽在《茶經》中有關茶的記載還要早300余年。作為我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福建不僅生產多種茶葉,更包括了中國六大茶類中的四種。

一座武夷山,半部茶葉史。位于武夷山東部的下梅村,則是“萬里茶道”的起點。這條起源于17世紀的“萬里茶道”,長達1.3萬公里,是繼“絲綢之路”后在亞歐大陸興起的又一條國際大通道。

一片茶葉何以連山海?

“閩疆兩地都有悠久的茶文化歷史,雙方的淵源可追溯至唐宋時期。”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教授級高級農藝師蘇峰介紹,自唐宋始,福建茶就成為新疆茶馬貿易的重要商品。

到了清朝,更多的歷史記載描寫了福建茶運往新疆的不易。正是這般步步艱危,才成就了天山雪水烹閩茶的歷史佳話。

“閩海迢迢道路難,西人誰識小龍團。向來只說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在發配烏魯木齊期間,紀曉嵐所作的《烏魯木齊雜詩·民俗》第三十四首如此說道。

乾隆年間,每年10萬擔茶葉西運。這首詩寫的便是福建茶作為官茶西運的歷史。“閩海迢迢道路難”道盡了茶葉西征的艱辛,來自福建武夷山的“小龍團”,要經歷河運、駝載、人背的18個月旅程,才最終抵達西北邊陲。

傳播到新疆的茶文化因邊疆大漠的雄渾變得更為豪放。福建工夫茶的“關公巡城”技法在天山腳下演變成大碗豪飲;中原的紫砂茶具,在游牧帳房中簡化為銅壺熬煮。這種因地制宜的文化適應,印證了費孝通“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觀——正如茶湯融合了武夷巖韻與天山雪水的清冽,形成了獨特的邊疆茶俗。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180多年前,被稱作“福建援疆第一人”的民族英雄林則徐踏上了萬里荷戈的向西戍途。

至今,在昌吉州博物館“新疆歷史名人展”展廳,透過激揚文字、立體還原,仍能觸摸到林公“開墾阿齊烏蘇廢地”“捐修湟渠龍口工程”的歷史功績。

林公渠、坎兒井……林則徐留給新疆的不僅僅是一項項惠及民生的水利設施,也為當地人民帶去福建的茶以及茶文化。“林公愛國愛民的故事在新疆深入人心,他帶去的茶文化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地人民。”蘇峰說。

如今,閩疆兩地的茶情緣,因福建援疆進入新階段。1999年,首批福建援疆干部從閩江之畔奔赴天山腳下,福建與新疆昌吉州從此結緣,一段閩昌之間的新茶緣自此開始。

傳承:天山腳下福茶香

“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這是在新疆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足見新疆人對茶的熱愛。

對以牛羊肉和乳制品為主要飲食的新疆人民而言,茶不僅能消食解膩、生津止渴,千百年來的傳承嬗變,飲茶還被各族群眾賦予更多的文化內涵,并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少數民族茶文化。

“小時候家里都喝磚茶,現在父母喝鐵觀音,孩子喝白茶,而我自己則鐘愛紅茶,每天早上都要泡一泡正山小種。”昌吉州茶藝非遺傳承人劉榮與福茶的結緣,源于一堂福建援疆干部的茶藝文化課。

2012年前后,作為一名媒體從業人員的劉榮受邀參加福建援疆干部舉辦的一堂茶藝文化課。“當時表演的是烏龍十八式,表演者結合典雅的音樂,展示出高超的烏龍茶泡茶技藝,一下就吸引了我。”劉榮說。

自此,劉榮開始了解福建茶文化,而隨著學習的深入,劉榮愈發感到福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2015年,她辭職開辦了一家禮悟學校,與一群茶文化愛好者抱團取暖,專門免費教授茶藝。

彼時,福建茶在新疆仍然不算熱門,為了更好地運作學校,劉榮在福建援疆干部的聯系下,赴武夷山茶藝學校系統學習,取得中級茶藝師職稱。

茶鄉之旅,更讓劉榮感動的是福建人民的熱情,“我們聊起林則徐,一下就拉近了距離,讓我深切感受到了閩疆同胞深情”。

隨后,劉榮又多次前往福建學習茶藝,并于2023年取得技師茶藝師職稱。同年,茶藝技藝被列入昌吉州非遺項目,劉榮成為昌吉州的非遺傳承人。

這些年來,劉榮也在福建茶與昌吉味的融合中不斷探索。

“看這茶湯,像不像百里丹霞?”劉榮輕轉玻璃壺,大紅袍、枸杞、石榴籽在沸水中翻涌,緋紅如琥珀透亮,煞是好看。

這道茶源于一次靈感迸發。劉榮在吐魯番走訪時,當地磚茶與石榴汁同煮的茶湯色澤熱烈,讓她想起武夷山的碧水丹山。

2023年在漳州的茶藝師考場上,劉榮就曾用這套“三紅湯”技驚四座。

“因茶結緣,因茶就業,因茶興業。”劉榮這樣形容她與福建茶的故事。

目前,她的學校已有專職教師27人,開設茶藝師、評茶員、插花等3個專業,至今線下教授學員超3000人,取得證書600多人;線上授課37萬人次。

如今,她又有了新身份——新疆茶文化協會秘書長,通過組織各種交流活動,增加新疆與各地的茶文化交流。

“現在對福建茶感興趣的新疆人越來越多,以‘福茶天山行’系列活動為例,不到5分鐘報名就滿了,還有不少人寧愿站著,也都希望來參加。”劉榮說。

從最初的驚艷到如今的傳承,劉榮的故事正是閩昌茶文化交融的縮影。當福建的茶香飄過大漠戈壁,灑落在天山腳下的萬戶千家,茶文化在這片壯美的土地上續寫著文化交流互鑒的新篇章。

新程:萬里茶情今勝昔

13日,在“福茶天山行”活動啟動現場,5對閩疆企業簽約合作、文旅和研學項目,以項目推動閩昌兩地茶文化交流發展。

作為三明美人茶龍頭企業,福建省江山美人茶業有限公司第一次走進新疆市場。“我們要把福建高山茶的‘三貴’特質——生態貴、姿色貴、品味貴帶給新疆茶友。”該公司總經理李鵬春興奮道。

而合作方新疆葉爾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榮同樣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們不僅要讓美人茶擺上百姓茶桌,更要把福建茶藝課搬進校園,讓孩子們從小在茶湯里品出‘一碗茶湯潤天山’的真情。”

簽約臺另一側,新疆飛馬智游旅行社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馮國樸與和平百茶(福建)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和平正在勾勒“雙向茶旅走廊”的藍圖。

“我們已精選3條安溪茶文化研學線路,計劃每年組織20期新疆游客赴閩,在鐵觀音非遺工坊體驗搖青炒青;同時邀請福建茶友來天山牧場,參與‘馬背煮雪茶’的豪情盛宴。”馮國樸說。

陳和平在一旁補充道:“我們將通過福建電商網絡,讓新疆沙棘葉茶、枸杞葉茶搭上數字快車,讓茶香成為兩地產業互嵌的‘云端橋梁’。”

茶企是福建茶進入新疆的排頭兵,也是傳播福茶文化的重要一極。自福建援疆以來,福建茶企陸續布局新疆,尤其是近兩年來,在烏魯木齊各大商圈,品牌連鎖茶葉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中,不乏八馬茶業、武夷星、正山堂等全國連鎖品牌的專賣店。

“我的父親1998年就到新疆從事茶行業,2008年正式將武夷星引入新疆。”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新疆總代理吳啟明是茶二代,除了大學時期,他都隨父親在新疆長大,如今他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在新疆開拓茶事業。

“茶文化的推廣和喝茶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通過長時間春風化雨般的影響,才能出成效。”吳啟明說,在2020年以前,公司以推動品牌影響力為主要目標,通過常態化舉辦茶藝大賽、公益文化活動等方式,推廣巖茶文化。

十年耕耘,終有收獲。2020年武夷星在烏魯木齊開設第一家旗艦店,隨后以每年5家店的速度迅速鋪開,至去年已有20家專賣店,基本覆蓋了新疆北部主要城市,“去年總銷售額超500萬元,其中旗艦店穩定年銷100萬元以上,這在福建門店中也屬于優秀水平”。

對于正山堂新疆區域總代理程棟來說,以“茶+”文化活動推動茶文化普及是他們的秘訣。“一方面,我們發揮全國基地優勢,以‘茶+文旅’方式,組織愛好者、合作伙伴前往各地茶區實地體驗制茶技藝;另一方面通過‘茶+書法’和‘茶+春聯’等形式讓茶文化進入尋常百姓家。”

為了讓福茶更適應新疆市場,福建茶企從保存技術到選品包裝都做了許多準備:日春茶葉與高校共同研發出“充液氮保鮮技術”,讓鐵觀音的保存、運輸不再難;正山堂推出不同價位茶產品,滿足不同需求;武夷星等茶企主推大盒裝茶產品……

不僅是福茶“西北行”,更有福建企業將福建制茶技藝與新疆原材料相結合,研制出新的茶品。

枸杞葉紅茶、沙棗葉紅茶、沙棘葉紅茶……這些在新疆大面積生長的植物,也都被制成了茶葉。來自福建三明的一家茶企負責人吳逸華,與援疆專家合作,以三明紅茶制作技藝,將這些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嫩芽,經過揉捻和發酵,制成了新疆特色地產茶,口感芳香濃郁,還帶有一絲甜味,當地民眾都親切地稱之為“援疆茶”。

2022年,福建援疆三明市分指揮部在瑪納斯縣蘭州灣鎮八家戶村打造了一座“三明茶館”。在研發“援疆茶”的基礎上,通過兩地農特產品銷售平臺,實現了福建茶“西北行”和援疆茶“東南飛”。

古道悠悠,茶香裊裊。飄入西域的茶香,經千百年歲月的洗禮,在新疆大地歷久彌新。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天山,湯色各異、香氣不一的福茶,以一片葉子緊緊地將山海之情、同胞之誼聯在一起。那份跨越萬里的茶香,浸潤在每個人的心田,余韻悠長……

6月13日,2025年“福茶天山行”系列活動在昌吉迎賓館正式啟動。圖為活動現場,來自福建的茶藝師進行茶藝表演。昌吉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巨海成 攝

昌吉州茶藝非遺傳承人劉榮(中)在教授茶藝。(受訪者供圖)

全民品鑒會現場,市民品嘗新疆奶茶。(昌吉州融媒體中心供圖)

建陽新聞
今日建陽
炫彩建陽

版權說明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8 JIANYANG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建陽區人民路28號  南平市建陽區委宣傳部
辦公電話:0599-5822793 E-mail:jyxwbjb@163.com  閩ICP備16009068號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號【20150202】
建陽新聞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5836807   舉報郵箱:jyxwbjb@163.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主辦:中共南平市建陽區委、建陽區政府   主管:中共南平市建陽區委宣傳部   承辦:南平市建陽區融媒體中心
建陽區委網信辦掃黑除惡舉報電話:0599-5836807  建陽區融媒體中心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舉報電話:05995822793
技術支持:東南網

閩公網安備 35078402010032號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99re5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美妙 | 一色屋成人免费精品网站|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二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国产剧情精品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麻豆福利在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 久久996热精品xxxx|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亚洲色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自产拍2021在线观看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嫩草影院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大片天天看片|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 97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花蝴蝶|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91久久精品国产91性色也| 99热这里只/这里有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