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5日—16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建陽區政府承辦的“盞映海峽 曜火傳薪”2025年閩臺青年建盞技藝研習營一行來到建陽,深入探尋千年建盞文化魅力,沉浸式體驗建盞制作技藝。 在位于水吉鎮后井村的大路后門窯址,學員們跟隨講解員實地參觀龍窯,仔細傾聽建窯的發展歷史。在建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廖成義的龍窯創作基地,學員們對話沈學東、廖成義兩位建盞大師,詳細了解建盞制作核心工序,現場觀看拉坯、修坯等技藝,了解建盞“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自然之美。研習中,建盞文化的溫度和厚度,讓學員們充分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臺灣陶瓷器從業者阿爾森Alsen:“這次來建陽,看到很多從宋代傳承到現在的建盞文化,經過年輕工藝師、匠師,他們用新的方式去呈現,并保有傳統的根基,它的深遠性、廣度、精度,是讓我比較驚艷的。我們都是用工藝師的身份,或是陶瓷文化從業人員,或是推廣者,來做文化的交流,我覺得這次交流會對我們所有的從業者,可以有更多不一樣的知識的激蕩。” 研習營一行還參觀了考亭書院、春盞建窯文化博物館、建窯陶瓷研究所、康寧古街、武夷·夢華錄等地,通過文化參訪、技藝實踐、分享交流等方式,增進文化認同,促進兩岸青年心靈契合。 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系研究生陳秀姿:“臺灣跟福建這邊的文化、飲食甚至是語言,都是能夠溝通的。我們來這邊那就好像回家的感覺。我覺得建盞其實是蠻符合我們的美學的,我會把它融入我未來創作?!保?/span>張高鷺 張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