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是第24個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 建陽區“安全生產月”活動內容 提高站位,抓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宣貫 各鄉鎮(街道)、各有關單位要深刻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發表理論文章、評論言論、實踐報道等形式開展宣傳闡釋,推動理論學習入腦入心、見行見效。打造理論學習陣地,結合應急大講壇、主題黨課、聯學聯建、學習講堂等方式,開展集中宣講、專題學習培訓活動,上好理論學習“一堂課”。組織參加安全生產微課堂、應急科普講解大賽、應急安全短視頻大賽等活動,組織觀看“安全生產月”活動主題片、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專題片、事故警示教育片、典型案例解析片,積極參與“全民安全公開課”,切實筑牢安全生產人民防線。 聚焦問題,扎實開展“查找身邊安全隱患”系列行動 1.開展“安全隱患排查行動”。持續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南平市建陽區安全隱患舉報獎勵辦法和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的宣傳,樹立一批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典型企業、典型案例,在主流媒體、官方網站、新媒體等平臺大力總結宣傳“小隱患小獎,大隱患大獎”典型經驗做法。學好用好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積極開展應知應會培訓、崗位練兵、技能競賽等活動,持續強化有獎舉報“吹哨人”制度,充分利用“安全眼”舉報平臺二維碼、“12345”電話、安全生產舉報微信小程序等舉報渠道,鼓勵公眾查找身邊安全隱患。用好“明查暗訪+媒體曝光”工作機制,開設“隱患曝光臺”專欄,聚焦重點行業領域和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曝光。 2.開展“隱患辨識科普行動”。針對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和群眾身邊常見的安全隱患,集中開展隱患排查整治活動,組織參加“安全隱患隨手拍”新媒體作品征集、測測你的“安全力”應急科普趣學、“查找身邊隱患,分享安全筆記”小紅書安全訓練營、“安全隱患我查找”網絡知識答題等全國性活動,創作短視頻、微短劇、互動海報等科普作品,在報、網、端、微和戶外電子屏、展覽展臺等平臺載體廣泛宣傳。 3.開展“消除隱患演練行動”。聚焦礦山、危險化學品、消防、交通運輸、工貿等重點行業領域和群眾身邊潛在的各類安全隱患,充分運用南平市應急管理平臺(一庫三單)、“閩企安”安全生產AI助手開展風險辨識,形成風險清單、建立隱患地圖。聚焦基層應急能力提升工程為民辦實事項目,按照省廳核準的實施計劃,有序推進公眾應急能力培訓、基層應急演練、基層預警指揮服務站等項目。針對村(居)委會工作人員、網格員、保安員、物業服務企業員工等重點崗位人員,開展以發現整改火災隱患和處置初起火災為基本內容的消防專業培訓。指導企業、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等基層單位開展以隱患識別、應急處置、逃生避險等為重點的數字推演、實戰模擬和綜合演練,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 廣泛宣傳,營造安全生產氛圍 1.舉辦啟動儀式。發布“安全生產月”公益廣告,啟動我區2025年“安全生產月”活動,全面動員部署各鄉鎮(街道)、各有關單位、各企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各項活動。 2.舉辦咨詢活動。6月中旬,在建陽區安全文化公園舉辦全區“安全宣傳咨詢日”主場活動,各鄉鎮(街道)、各有關單位、各企業要結合工作實際,圍繞“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主題,積極組織開展“安全宣傳咨詢日”活動,推廣“安全眼”舉報平臺二維碼,展示并推動先進適用技術裝備下基層、進一線活動,積極推廣先進應急安全技術裝備,以科技力量賦能安全隱患排查,切實提升排查效率與精準度。 3.舉辦應急科普活動。積極參加我省首屆應急科普講解大賽。各鄉鎮(街道)、各有關單位要用好應急科普講解大賽成果,建強應急科普隊伍,傳播應急科普知識,提高群眾避險自救能力。加強應急安全文化培育和創作,鼓勵各鄉鎮(街道)、各有關單位、各企業策劃制作推出短視頻、海報、宣傳標語等安全宣傳作品,營造安全濃厚氛圍。組織開展安全宣講,為群眾、企業講解各類安全隱患的成因、辨識方法和處置措施,積極營造全社會關注、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4.開展線上線下活動。充分利用安全培訓學校、安全文化公園、安全文化示范館、安全體驗場館、宣教大屏等載體,組織現場宣傳、體驗交流等活動,打造安全宣傳“線下課堂”。在公交車、車站、機場、電梯等公共場所的電子顯示屏,播放應急安全科普短視頻、安全提示、公益廣告。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舉辦在線訪談、網絡公開課、VR/AR安全體驗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線上活動,擴大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營造濃厚的安全生產氛圍。 緊盯重點,持續推進安全宣傳“五進”系列活動 開展安全宣傳“五進”活動。組建“飛鷹”應急科普志愿者服務隊,打造我區應急科普志愿者服務品牌。組織圍繞“查找身邊安全隱患”,把安全知識普及到企業車間、田間地頭、校園課堂、千家萬戶,讓安全宣傳深入基層、熱在群眾。 進企業:重點組織金屬冶煉企業主要負責人、重點文物保護等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開展集中培訓;督促指導企業主要負責人學習掌握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開展針對性的應急演練。組織相關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法宣傳普及和知識技能競賽活動,推動企業職工熟悉標準、掌握技能、維護權益。 進農村:廣泛發動鄉村干部、網格員、災害信息員和安全監管人員、安全志愿者等,向農村居民普及農業機械、有限空間、自建房、燃氣等重點領域安全風險隱患,普及防汛、防臺風、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風險防范知識與應急避險措施,開展“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關愛行動。 進社區:加強社區安全宣傳陣地建設,將安全元素充分融入公園、廣場、文化長廊等,鼓勵公眾查找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老舊電路“帶病工作”、違規動火等身邊安全隱患,爭做安全“吹哨人”。鼓勵各類安全應急體驗場館和基地向社會免費開放,廣泛開展體驗式安全教育活動。 進學校:組織全區中小學開展每天放學前1分鐘、每周放學前5分鐘、每個節假日放假前30分鐘對學生進行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強化“1530”安全教育模式。鼓勵通過主題班會等形式開展安全教育,指導學校開展教室、宿舍、實驗室、食堂等重點場所“安全隱患大起底”活動和防溺水、消防等安全教育。 進家庭:聚焦兒童家庭安全自護宣傳教育,促進兒童形成自我保護和自我防范意識。聚焦家庭安全防范,號召家庭開展家庭安全隱患排查、電動車充電安全自查等,針對燃氣安全、電動車充電安全以及高樓火災逃生等,開展科普知識宣傳和情景模擬、實戰推演、逃生演練、自救互救等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