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陽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秉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搶抓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一市兩區 雙核驅動”等多重戰略機遇,以“截污筑岸、清淤疏浚、河庫連通、生態修復、文化融合”為指引,探索“三水統籌”流域高質量發展模式,力推水美經濟建設。 “全國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麻陽溪入選第一批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考亭水利風景區獲評“國家水利風景區”、崇陽溪獲評“全國第三批美麗河湖”……一張張成績單映照著綠水青山,建陽憑借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全方位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 建陽好風光 吳大灼 攝 創新環保服務機制 優化營商環境 “我就是這樣在手機上‘點單’,說想解決企業排污許可證變更,沒多久就有環保方面的專業人員來幫助我,真的很方便。”福建龍美創新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對“企業點單”的模式贊不絕口。 所謂的“點單”,就是南平市建陽生態環境局為及時解決企業在法規政策、行政許可審批、污染治理技術等方面的環保需求,提升生態環境全要素供給能力,創新推行“點單、派單、接單、評單”的“企業點單”服務模式,力求精準回應民營企業訴求。 訂單辦結,服務還沒有完結,“評單”機制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針對企業反映的訴求,進行“售后”回訪,對由于法律法規和政策原因或客觀條件不成熟等因素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做好解釋工作,確保企業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自今年三月實施“企業點單”服務工作機制以來,建陽生態環境局已經累計收集企業需求25個,現場幫扶企業16家次,服務省、市、區重點項目209個,成功解決了金石氟業重大變動項目環評審批、莊禾竹業生產線技術改造、大紅袍飲料公司生產廢水治理、經開區醫衛材料項目環評“打捆”審批等多個企業環保問題。 工作人員到企業宣傳“企業點單”模式 建陽區生態環境局供圖 推進“三水統籌”工作 助力水美建設 草長鶯飛,碧波映城,麻陽溪畔成片的白鷺翩躚戲水,蜿蜒的步道隱現在郁郁蔥蔥的花草樹木間,這片生態寶地,逐漸成為市民休閑打卡的熱門地。 麻陽溪潭城街道黃墩段 吳大灼 攝 “這邊生態環境好,周末帶孩子來走一走,呼吸一下好空氣,孩子們也很高興。”和家人一起來麻陽溪畔踏青的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 建陽區遵循“截污筑岸、清淤疏浚、河庫連通、生態修復、文化融合”治理思路,對麻陽溪河道開展9.12公里的清淤疏浚作業,同時,新建5公里生態護岸“文堤”,設立3座內外湖連通涵和7個親水平臺,累計生態修復面積達20公頃。讓原本淤塞的河道重新暢快“呼吸”,為河流戴上了“綠色項鏈”。目前,崇陽溪全域主要流域水質穩定保持Ⅱ類以上,“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崇陽溪生態廊道已然成型。 治水安邦,興水利民。2024年,建陽區委改革辦選送的案例《創新探索“巡河交水”工作機制》在第七屆全省機關體制機制創新優秀案例征集評選活動中榮獲百優案例。 “巡河交水”就是通過上下游鄉鎮聯合巡河、交接工作清單、聯動治水的方式,逐步實現鄉鄉“交水”、村村“交水”,推廣“綠水維護補償”、生態領域聯合執法工作做法,形成了“上下游、左右岸、前后任一盤棋”的聯動治水新格局。 麻陽溪仙牛灣 吳大灼 攝 如今漫步建陽水域,聽著白鷺清脆的鳴叫聲,看著它們自由翱翔的身影,這幅良好生態美畫卷正是建陽生態治理出實效的體現。 破解油煙擾民難題 提升幸福指數 走進崇泰街道周厝名苑小區的一段公共走道,科技感十足的“管道”映入眼簾。這是建陽探索出的老舊小區餐飲油煙治理的新模式,通過“政府出資、街道管理、商戶參與”的創新機制,“共享煙囪”應運而生。 “非常好啊,以前煙很大,走路地板都黏鞋底,現在環境好了也舒服了。”家住附近的居民對“共享煙囪”好評滿滿。 從“點題”到“點贊” ,老舊小區餐飲油煙治理的新模式初見實效。 “‘共享煙囪’將沿街商鋪的油煙‘統一納管’,集中凈化后從高空排放。”南平市建陽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考慮到未來可能的經營主體變更,‘共享煙囪’在每間商鋪預留了‘共享接口’,以便靈活調整,做到‘隨時共享’。” “共享煙囪” 黃巍 攝 以“共享煙囪”管理模式為基礎,建陽區建立起聯合共治、常態長治的監管機制,作為建陽區油煙點題整治的亮點工程,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為解決全區油煙擾民問題提供了示范。 “未來,建陽區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創新工作機制,鞏固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為建設美麗建陽、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堅實的生態支撐,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陽樣本。”南平市建陽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蔡沁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