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是新鮮土豆大量上市的季節,建陽區莒口鎮湖橋村160多畝土豆也成熟了,為了提高采收效率和減少成本,合作社從山東引進一臺中型土豆采挖機,搶抓好天氣采收地里的土豆。 5月27日上午,在湖橋村東峰州自然村土豆種植基地里,剛引進的土豆采挖機正式“上崗”作業。這臺設備是通過挖掘和切割將長在地里的土豆從土壤中分離出來,然后再通過振動篩將土塊和雜物分離,撒在地面上的土豆由人工來撿拾裝箱即可。這臺采挖機具有高效、自動化和適應性強等優勢。它可以快速連續地收獲土豆,大大提高了收獲效率,減少了人力的投入。 莒口鎮湖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潘瑞威:“正常一天,采收15到20畝是沒問題的,用機械化,我們節約很多勞動成本,同時挖出來土豆的品相也比傳統人工挖出來的品相更好。” 為了發展產業,提高村財和村民收入,湖橋村在黨支部引領下,成立了村集體合作經濟組織——建陽區莒口鎮湖橋村經濟合作社。作為合作社負責人,2023年,潘瑞威帶領大家整合流轉了東峰州自然村300畝閑置土地資源,開展特色農產品種植。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2024年底,合作社與內蒙古蒙邦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進種子,種植了160多畝土豆。 莒口鎮湖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潘瑞威:“我們這種了三個品種,第一種是傳統的黃心土豆,叫‘沃土5號’。第二種是紅心的,是云南小土豆。還有一種是紫色的土豆。” 潘瑞威介紹,東峰州自然村土地平坦,適合機械化耕作。土質為沙壤土,適合種植玉米、蘿卜、土豆等作物。合作社將閑置土地流轉過來后,通過使用有機肥等方式進行土壤改良,提高農產品的品質。 莒口鎮湖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潘瑞威:“一畝平均使用有機肥兩噸左右。我發現土壤里面微生物,比如蚯蚓都開始多起來了。一要種地,二要養地,這塊是科特派提出的一個嘗試,他們叫我們要這樣去種植,所以土豆的品質和口感都非常好。” 記者了解到,去年底,合作社引進了一臺土豆播種機,從種植到采收基本實現機械化。眼下,讓潘瑞威最憂心的是土豆的銷路。今年土豆總產量預計35萬公斤左右,目前主要在本地市場銷售。潘瑞威也在積極尋找銷售渠道,希望好產品有個好銷路,能賣出好價錢。 莒口鎮湖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潘瑞威:“我們目前是‘軍鮮購’,還有‘哈嘍鄰居’,另外一些餐飲店也有配送。同時,福州、莆田這邊也有相應的訂單。因為量比較大一些,我們也希望各地的老板能來這邊詢價,多一條銷路,我們產業發展也會更穩定。”(黃子榮 劉劍鋒 丁健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