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5月2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智嵐) “我們的針織鞋面材料剛通過ISO14064認證,來自東南亞地區的訂單就增長了10%!”望著眼前忙碌的生產線,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金泰難掩笑意。 這家扎根紡織領域20余年的企業,正是晉江市市場監管局“15條出海措施”的首批受益者。 近日,晉江市市場監管局從標準引領、檢測認證、質量品牌、知識產權、審批監管等六大維度出發,發布助推“晉品出海”15條措施,為晉江產品搶灘國際市場、提升競爭力筑牢支撐。 在標準引領方面,晉江市市場監管局聚焦泳裝、拖鞋等重點出口品類,持續收集東南亞、歐洲等主要出口國認證規則與標準更新信息,建立動態信息庫并及時公開推送,助力企業提前完成產品合規布局。目前,該動態標準庫已覆蓋102個國家市場準入要求。 “以前總擔心產品被退回,現在通過‘標準信息庫’提前三個月就能掌握規則變化。”晉江市七彩狐服裝織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靜怡對該動態標準庫的作用贊不絕口。 在檢測認證方面,晉江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構建“標準引領+技術支撐+產業協同”三位一體的碳足跡標識認證體系。為應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等國際要求,該部門組織第三方機構為企業量身定制碳核算方案,協助參與試點企業建立碳核算人才庫,推進運動鞋、泳裝產品等涉碳類地方標準制定。目前,初步形成從“點”(產品)到“面”(組織)再到“鏈”(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的碳管理新模式,有3家企業初步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其他10余家企業正在推進中。 “我們聯動機構和專家團隊,攻克紡織行業碳核算邊界模糊、數據采集難度大等技術難題,推動安踏、華宇、信泰等企業打造碳足跡管理保證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晉江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以龍頭企業為試點示范,帶動100余家上下游企業開展產品碳足跡管理能力建設,已累計培訓企業技術骨干200余人次。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晉江市市場監管局出臺《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援助工作管理辦法》,加大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力度;征集安踏、盼盼、恒安、利郎等12家企業共計24件海外商標監測預警需求,助力企業提升海外商標風險防控能力。 此外,該局還推行注冊登記全鏈條服務和證前輔導機制,為出海企業配備“一對一”專員,實現提前介入、全程跟蹤,材料齊全當場辦結;關注企業年報與信息公示,及時指導企業開展信用修復,支持相關機構提供海外市場準入信息服務,助力企業制定科學出海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