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級竹編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竹編代表性傳承人、武夷山竹編藝術創始人謝宏星正在與“小粉絲”互動。 不僅能看到“福”,還能品到“福”,更能感受到“福”的溫暖與美好……25日,在第21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來自南平的非遺傳承人紛紛拿出“絕活”,將“福”文化融入參展作品中,借助文博會這個國際化舞臺,向世人展示了福建的福文化。 可觸及的福緣 剛開館,福建館的序廳位置就被觀眾圍成了里三層外三層,撥開人群,但見武夷山茶百戲非遺傳承人吳蘭妹正在向大家展示茶百戲清水作畫。只見她用清水手繪了一個“福”字,隨后將茶盞輕輕端起,在觀眾面前搖晃了數下,眼看著茶湯都快灑出茶盞了,卻不見那“福”字散開。 “這也太神奇了吧!”觀眾徐女士難以相信眼前的景象,她不住地發出驚嘆。她身旁的小朋友也瞪大了眼睛,好奇地盯著茶盞中的“福”字。周圍的觀眾也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難得一見的奇妙景象。 “優秀的傳統文化往往都蘊含著美好的寓意,我們將非遺與‘福’字結合,就是想詮釋這么一個道理。”福建省非遺茶百戲代表性傳承人、武夷山市中華茶百戲研究院院長章志峰為了能將茶百戲介紹得更細致,他融入人群中,耐心地解答大家對茶百戲的各種好奇與疑問。 貴州水族姑娘石國晶在邊上聽得津津有味,目光又被一旁的“喜氣連連版”“龍鳳呈祥版”等雕版印刷深深吸引。她見非遺傳承人正在現場雕刻“中國福”,立即詢問:“我可否帶走一份‘福’?” “必須滿足你!我們的‘福’向來可及!”建陽區博物館副館長、建陽建本協會會長余賢偉答應了姑娘的請求。 可品鑒的福味 “您可以先品鑒一下,再考慮是否需要購買。”武夷山三茶集團的工作人員陳夕頗有自信地告知客商,他們的茶是生態茶,且在茶山管理過程中采用了先進的茶科技,讓茶的滋味更獨特。 客商周先生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茶,輕抿一口,瞬間被那醇厚而又不失清新的茶香所征服。他細細品味,不禁點頭稱贊,對武夷山三茶集團的茶品質表示高度認可。工作人員并沒有急著推薦自己的茶企,而是跟客商們介紹起了茶產地——武夷山,以及“三茶”統籌的發展理念。 “果然福地產‘福茶’。”周先生說,他對武夷山的茶早有耳聞,今日一嘗,果然名不虛傳。他表示,自己平時也喜歡品茶,但今天是他頭次品鑒武夷茶。這樣的茶,不僅口感獨特,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人回味無窮。周先生表示,他要將這份“福茶”帶回家,與家人一起分享這份來自武夷山的“福緣”。 此外,福建館內還不乏有像三茶集團一樣的“福茶”,一些有新意的茶企還在名字上做文章,將福文化融入其中,如“福行天下”“福海揚帆”等,這些茶葉不僅品質上乘,而且名字寓意吉祥,將茶文化和福文化很好融合,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和喜愛上武夷茶。 可感知的福樂 福建省級竹編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竹編代表性傳承人、武夷山竹編藝術創始人謝宏星在展會上吹起了竹笛,清脆的聲音吸引了一個3歲左右孩童的注意,孩童隨即也拿上一支竹笛向謝宏星學起來。 謝宏星吹一聲,孩子就模仿一聲,互動間,逗樂了在場所有人。看著孩子純真的臉龐,父母眼中滿是笑意,現場透著一股暖流,周圍的人們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溫馨而美好的一刻。 “我希望喜歡我作品的朋友,能夠在把玩中感受到滿滿的幸福,這就是我對福文化的理解。”謝宏星說,雖然他的作品中沒有肉眼可見的“福”,但它們都有著一個特點,那就是能給人們帶去幸福與歡樂。他帶來了“‘竹’止焦慮”“歡喜”等作品,都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心理需求,能夠讓他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絲寧靜與喜悅。 讓人在欣賞中感受到幸福與溫暖的還有建陽區華生建盞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玉鋒帶來的新作——《梁祝雙碟盞》,這個展品就深深打動了一對情侶。 來自漳州的小伙子川鋒與女友玲君一起逛展時,就被這個富有美好寓意的雙碟盞吸引,兩人駐足在展位前,細細觀賞著這件精美的建盞。“這個盞真是太美了,寓意也特別好,我很喜歡。”玲君說,這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能夠傳遞幸福與溫暖的使者。(林夢琳 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