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大哥,您符合創業就業扶持政策,這些是需要準備的材料……”5月22日,在建陽區童游街道水尾村,剛榮獲“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的王承玉,又一次將服務送進了殘疾人的家門。 身殘志堅淬硬功:把政策“嚼碎”送到群眾心坎里 1990年出生的王承玉,因腦癱后遺癥導致肢體障礙?,F為建陽區政務服務中心殘聯窗口工作人員兼童游街道殘疾人聯絡員。2015年成為童游街道殘疾人聯絡員以來,她深知“做好助殘工作需要專業支撐”。為此,她開啟“白天工作、夜晚充電”模式,通過函授取得大專學歷,系統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等政策法規。 王承玉入戶走訪 林晶 攝 同時,王承玉還接手了殘疾人證辦理工作,辦公桌上一本布滿標注的《殘疾人證辦理指南》,見證著她的努力。如今,她不僅對殘疾人證評定標準爛熟于心,更能熟練運用遠程幫辦等數字化服務,成為同事口中的“政策專家”,更是殘疾人信賴的“貼心顧問”。王承玉表示:“我自己也是一個殘疾人,能感同身受,更懂得他們的不容易。只有把政策吃透,才能讓殘疾人少走彎路?!?/span> 精益求精辦證件:8600本證書背后的民生溫度 在建陽區政務服務中心殘聯窗口,王承玉的工位總是最早亮起燈光?!八刻於家燥枬M的熱情投入工作,總是比考勤時間提前到崗,提早做好準備,對于每一個前來辦事的群眾,她都格外熱心、耐心?!苯枀^殘聯窗口負責人陳浩這樣說道。 王承玉在建陽區殘聯窗口為群眾服務 林晶 攝 自2015年以來,經她手辦理的殘疾人證達8600多本,平均每天服務2.4名殘疾人。面對每本關系殘疾人切身權益的證件,她從材料審核到錄證制證都精益求精。2022年,一位肢體殘疾人因對傷殘等級調整產生誤解,她連續三天上門溝通,用政策和真情解開對方心結。為讓偏遠地區殘疾人少跑腿,她拖著不便的腿腳,累計為100余名行動不便者提供上門評殘服務。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殘聯窗口連續20次獲評“紅旗窗口”,她個人12次榮獲“服務之星”。 情系基層暖民心:500次走訪串起助殘星河 王承玉的手機存著300多個殘疾人聯系方式,工作日志記滿“老陳需托養補助”“小張該續領服藥補貼”等瑣碎需求。十年來,她累計走訪殘疾人家庭500多次,用腳步丈量責任:為100多戶困難家庭申請托養補助20余萬元,為100多名精神病患者申請服藥補貼5萬多元;扶持30多名殘疾人創業,發放補助15萬元,組織20余場就業培訓助力8人就業;為20多名殘疾人子女申請助學金2萬多元,策劃20余場文體活動帶動殘疾人融入社會。 這份堅守換來了殘疾人真大哥的真心:“她就像我們的朋友一樣,這么多年一直默默地幫助著我們。每次政策一出臺,承玉馬上就聯系我們。因為我們出行不方便,只要把材料傳給她,她就直接幫我們辦理?!边€有一位接受過幫扶的殘疾人特意送來自家種的蔬菜:“王姐,這是我們的心意!” 這份堅守背后,是家人無聲的支持。丈夫黃福權每日早晚接送,下鄉服務時也全程相伴,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她這次獲得這個榮譽我很自豪,以后我也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她?!秉S福權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對妻子事業的全力支持。也正是這份溫暖的后盾,讓王承玉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助殘事業中。 北京人民大會堂留影(由受訪者提供) “這份榮譽屬于所有基層助殘工作者?!?月16日,王承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過“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榮譽證書時表示。從肢體障礙的“追光者”到殘疾人心中的“引路人”,王承玉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在平凡崗位上走出一條充滿希望的助殘大道。她微跛的步履間,丈量的是對殘疾人事業的無限熱忱,書寫的是新時代基層工作者的最美答卷。(林晶 莊妍 張少杰) 榮譽證書(由受訪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