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5.18”國際博物館日,由建陽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主辦,建陽區博物館、福州市晉安區中國壽山石館、福建民俗博物館和福州市鼓樓區博物館承辦,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和九三學社晉安工委協辦的“千秋石韻”壽山石文化藝術展,在建陽區博物館一樓展廳開展。
福州市晉安區中國壽山石館、福建民俗博物館和福州市鼓樓區博物館聯袂甄選了80件(套)館藏珍品,以“地脈凝華”“石韻流芳”“匠心獨運”三大篇章,鋪展壽山石的溫潤肌理與藝術華章。“石帝”田黃的尊貴、“石后”芙蓉的清雅、“石妃”荔枝的靈秀,皆在此綻放風華。各級工藝美術大師以刀為筆,將圓雕、薄意、印鈕等十種雕刻技法熔鑄于方寸之間,賦予頑石以生命與靈魂。
據了解,在福州晉安區北峰的山巒褶皺間,壽山石自1.35億年前的地質脈動中蘇醒,凝就大地精華。它以“溫、潤、凝、膩、細、結” 六德,自南北朝的晨光中走來,穿越 1500 余年歲月長河,在帝王案頭鐫刻威嚴,于文人筆下流轉風雅,更以 “天下石、福州工” 的美譽,成為印石文化的璀璨明珠,被定為福建省 “省石” ,位列中國國石候選石之首。與之相伴相生的壽山石雕,憑借精湛技藝榮膺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盡顯東方美學神韻。
此次展覽為期一個月,是建陽區與壽山石原產地首次攜手嘗試,更是閩地多元文化對話的鮮活樣本。壽山石的溫潤與建盞的厚重在此交匯,為市民呈上一場跨越山海的文化盛宴。(黃子榮 劉劍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