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子故里”“宋慈家鄉”“圖書之府”“建本之鄉”“中國建窯建盞之都”……一張張文化名片結合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勾勒出建陽這座糅合了千年文脈與生態靈氣的千年古縣。 近年來,建陽區積極融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建設,精準謀劃,立足自身生態稟賦、人文底蘊,以深度融入環帶建設為著力點,通過文化解碼、業態創新等方式,著力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差異化文旅品牌。 2024年,建陽區接待國內旅游人數1173.31萬人次、同比增長13.1%;實現國內游客旅游花費106.2億元、同比增長17.4%。今年三月,建陽區入選福建省2024年度文旅經濟工作正向激勵名單。如今,建陽正以古韻今風交織的文旅圖卷,靜待旅人揭開它的面紗。 深化“文”的交流 激發“融”的活力 春節期間,一場主題為“穿漢服過大年 拜文公祈福運”的新春祈福活動在考亭書院舉行。在莊重的鼓樂聲中,游客身著漢服,在司儀的示范引導下,向朱子像敬獻桂枝祈愿。除了“敬拜朱子 新春祈福”這個主要環節,現場還為市民、游客安排了傳統民俗表演和13個非遺游園活動,以“旅游+文化”的形式吸引四方來客,進一步提升建陽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力。 建陽區文化體育與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建陽區文化底蘊深厚,謀劃打造朱子文化和書院文化體驗為主的“麻陽溪千載文脈文化走廊建設項目”,策劃朱子研學、文化雅集等特色活動,是文旅融合的有效舉措,以文引流,為文旅帶動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成立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文物保護中心等機構,探索“文化特派員”機制,選派第一批12人服務環帶重點村鎮、重大項目;出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一系列立足“崇陽溪百里畫廊、麻陽溪千載文脈”,圍繞朱子、宋慈、建本、建盞等文化名片開展的文旅融合謀劃,走出“第二個結合”在文化旅游上的建陽實踐。 考亭書院新春祈福活動 (建陽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厚植“綠”的底色 釋放“游”的潛能 春意盎然的崇陽溪漫游道如一條靈動的綠絲帶,沿著波光粼粼的崇陽溪蜿蜒伸展,一到周末,這里就成為市民騎行、踏青、露營的熱門選擇,大人們品茶聊天、孩子們嬉戲奔跑,盡情享受綠色生態的春日美好時光。 “這里風景好,離城區近,各種設施齊全,正好周末和朋友來賞春喝茶,放松一下。”正在和朋友圍坐茶話的市民郭女士告訴記者,為了此次露營,她和朋友一起購買了折疊桌椅、茶具等裝備和各種吃食,準備在這里度過一天的閑適時光。 崇陽溪漫游道不僅景致迷人,沿途的服務設施也盡顯人性化,驛站、公廁、停車場、充電樁等配套設施讓游玩體驗感更加舒適,彰顯著細致周到的人文關懷。 “近年來,建陽區立足‘崇陽溪百里畫廊、麻陽溪千載文脈’,實施馬伏鄉村振興、杜潭生態堰壩等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重點項目100個、總投資110億元,建成寒泉精舍、朱子書房等文旅業態新場景,提升考亭書院、建盞文創園、武夷夢華錄等旅游打卡點,打造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建陽段)、崇陽溪漫游道(建陽段)等旅游主線路。將休閑觀光與自然生態相結合,帶動周邊游熱潮。”建陽區文化體育與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游客圍觀建本印刷技藝體驗。張威 攝 拓展“業”的邊界 深化“文”的體驗 “一直以來,建陽區實施‘文旅+’戰略,不斷拓展旅游產業鏈條,促進旅游與研學、體育、康養、農業、經濟等產業跨界融合,在考亭古韻、建本遺珍與田園詩意間繪就旅游新圖景。”建陽區旅游公司負責人介紹。 武夷夢華錄的沉浸式文化IP、考亭書院厚重的文化沉淀、建盞文創園“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燒制技藝……建陽區將歷史場景活化、理學文化傳承與傳統工藝體驗有機串聯,構成了考亭文旅綜合體。 書坊鄉則是以“千年建本”為文化原點,緊扣“以書為名、以書為民”目標,深挖“紅、墨、綠”三色資源,創新推出《覽百年紅色勝景 品千載墨韻書香》等精品研學課程,構建“政府引導+校企合作”的立體化的研學生態。 莒口鎮馬伏村的農旅融合實踐同樣亮眼,全省首個裸眼3D油菜花彩繪景觀在寒泉精舍入口處驚艷亮相,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打卡。花田中“書香建陽”四個大字與一旁的理學文化圣地——寒泉精舍遙相呼應,形成了“花海藏書香,屋中有墨韻”的獨特景致。 當傳統文化與現代業態深度相擁,山水人文便轉化為發展動能。考亭的傳統文脈、建本的千年墨香、油菜花田的歡聲笑語,正共同譜寫文旅融合的建陽篇章。 長樂一中學生來書坊鄉開展研學。(長樂一中供圖) 延續“讀”的薪火 滋養“城”的底蘊 古有文人著書講學,今有滿城書舍林立。花海公益書吧、呦呦書屋、云谷公益書吧、崇陽公益書吧、建陽一中校友公益書吧……近年來,建陽區加速打造10分鐘城市閱讀圈,48家由公辦、民辦、公辦民助、民辦公助四種模式組成的公益書吧分布在建陽各地,崇文風尚代代延續。 “書吧離家近,環境也好,我每個周末都會約同學一起來學習。”正在書吧學習的建陽一中學生說。 此外,建陽區還將書吧與非遺展示、年貨展銷、文藝匯演、茶話沙龍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定期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讀書分享會上,讀者齊聚一堂,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和感悟;文學講座邀請知名作家、學者前來授課,他們分享創作經驗、解讀文學作品,為文學愛好者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親子公益課堂,為家長與孩子提供了共同參與閱讀、手工、國學啟蒙等活動空間,讓家長在陪伴中引導孩子探索知識,增進感情交流,通過共讀、共學重塑親子溝通紐帶。 “我們舉辦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讓書香融入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成為建陽獨特的文化氣質。”全民閱讀促進會宣傳部負責人賴云洲表示。 從歷史深處走來,向時代潮頭奔去。建陽的文旅密碼,在山靈水秀的自然風光里,在古建筑的飛檐翹角里,在馥郁不散的陣陣書香里,更鐫刻于千年傳承、熠熠生輝的文化故事里。建陽區正以“崇陽溪百里畫廊”為卷軸,以“麻陽溪千載文脈”為筆墨,勾勒著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新交融的文旅畫卷。 花海書吧舉行活動。吳大灼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