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3月12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 通訊員 王蓓)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八閩大地處處呈現干勁十足、爭先奮進的景象,企業生產馬不停蹄,口岸通關繁忙有序,各行各業凝心聚力、加油沖刺,奮力實現福建經濟“開好局、起好步”。 早部署早行動 “你們來得太好了,正好可以幫我們解答關稅政策方面的疑問。”近日,福州海關稅政調研工作室成員來到海西新藥創制(福州)有限公司開展稅政調研,詳細了解企業在制藥設備方面的稅政訴求,受到了企業的熱烈歡迎。2024年福州海關稅政調研工作室從民生需要、供應鏈安全、創新發展等方面開展稅政研究,針對產業發展及企業貿易瓶頸提出稅政建議,其中6項獲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采納,惠及福建光電行業綜合產值近200億元。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規劃啟動的關鍵一年,我們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海關改革為牽引,切實履行守國門、促發展職責使命,實現更優監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一年之計在于春,福州海關關長石正進開年就在關區工作會議上作出部署,要求全關上下鉚足干勁、抓早抓實,全力為福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海關力量。 福州海關第一時間出臺推動2025年一季度福建外貿“開門紅”工作措施,并細化分解任務,做好督促落實。關區各單位、各部門立即行動起來,深入口岸、企業等一線開展實地調研,認真聽取地方政府和進出口企業的實際需求。同時,密切跟蹤外貿形勢變化,強化風險預警和對企正面引導,提出針對性對策建議,支持企業拓展進出口貿易新途徑、新市場。 “去年福州海關先后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等3批次共39條措施,通過‘關長送政策上門’‘掛鉤幫扶企業’等機制全年‘問題清零’解決企業訴求457個。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強已出臺支持措施的跟蹤問效,持續深入企業送政策、聽意見、解難題,全力做好通關服務保障,助力外貿企業穩預期、拓市場、提信心。”福州海關綜合業務處副處長呂偉說。 早謀劃早見效 新年伊始,福建口岸開放就捷報頻傳。 1月3日,閩東地區第1個保稅物流中心——寧德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關運作,助力寧德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并引領帶動寧德市開放型經濟發展;1月22日,福建省首個空港型及空—鐵—港聯動綜合保稅區——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一期項目順利通過封關預驗收,正式封關后將建成連接海峽兩岸的國際航空物流中心,服務福建及周邊省份保稅物流網絡樞紐和現代保稅產業基地;2月17日,福建融港碼頭發展有限公司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通過驗收,標志著福州港江陰港區新增一家水運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2月22日,莆田港秀嶼港區莆頭作業區進境原木指定監管場地(B類)獲海關總署資質批準,將進一步推動港產城高質量融合發展,助力莆田市“億噸大港”建設目標實現;3月5日,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核心區母港3-6號泊位順利通過省級口岸驗收,為福建省乃至全國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標志著福州口岸綜合競爭力邁上新臺階。 口岸是對外開放的門戶,口岸開放布局優化體現地方對外開放水平。福州海關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戰略,積極提供政策和技術指導,為福建對外開放平臺建設貢獻海關智慧。2024年還先后指導幫助福州黃岐港區、羅源灣港區作業區通過國家級驗收,江陰港區3個泊位通過省級驗收,中印尼“兩國雙園”獲批鮮食椰子輸華檢疫準入、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 開放不止,步履不停。今年,福州海關還將繼續支持福建口岸擴大開放,有序推動福州港江陰港區對外開放,加快原木、水果等指定監管場地建設,支持寧德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核心區建設,為福建對外開放持續注入新活力。 早推廣早獲益 “您好,我們是南平海關關員,現在對您公司出口的竹制餐具產品開展視頻查檢,請您把鏡頭拉近方便我們核對有關信息。”近日,在福建省政和鴻圖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倉庫內,工作人員按照視頻中海關關員的要求,配合對一批即將出口的竹餐具進行遠程視頻查檢,不到半個小時查檢完成。“有了‘遠程屬地查檢’,我們可以隨時預約查檢,不僅省去了等待排期時間,還節約了倉儲費用,出口更方便了。”公司負責人林芳芳說。 福州海關對出口竹木草制品實行“遠程屬地查檢”,企業等待查檢時間縮短約80%,海關單批查檢耗時縮短約75%,既提高了通關效率,又降低了企業成本,增強了產品出口競爭力。 口岸營商環境關系到地方對外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福州海關加快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著力提升海關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力爭讓關區企業早享惠、早受益。創新復制推廣“出口鋰電包裝智慧監管”業務場景,每年可為企業節省通關驗放時間6.9萬小時,節約成本超千萬元。在關區全部海港口岸落地“智慧電訊檢疫”模式,整體船舶衛生檢疫時長壓縮80%,累計壓縮檢疫時間2800小時,節約企業費用約5000萬元。實施口岸智慧監管,福建省內首創“安全智能鎖遠程智能施封系統”,建立“福廈”轉關“一鎖通”模式,實現口岸監管各環節有效銜接,守法企業盡享“無感通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