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值水稻育秧的最佳時節,我區全面啟動智能化、工廠化育秧,大幅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質量,全力跑好春耕生產“第一棒”,為全年農業豐收開好頭。 2月28日下午,走進位于建陽區徐市鎮的緣豐農資專業合作社育秧工廠,記者看到全自動育秧流水線正開足馬力運轉。經過鋪土、灑水、播種、二次灑水、覆土等工序,一個個標準育秧盤整齊下線,即將轉入暗化室催芽。 建陽緣豐農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葛豪:“我們現在已經著重地在開始育秧工作,和土地的旋耕工作,計劃就是下周將全面開始把這些暗化室里面的秧苗,移栽到田里面,進行插秧工作。” 據介紹,這條育秧流水線屬于精量播種,育出的秧苗不僅根系發達,還能直接適配普通高速插秧機,破解了機械化移栽難題。 建陽區農技站副站長溫良英:“秧苗質量會比較高,比平常育秧的產量水平會增加10%-23%。還可以節省購買拋秧機的費用,實現拋秧的效果。機插秧時對根系損傷小,縮短了返青期,可提早3-5天返青,所以就延長了生育期,達到了增產的效果。” 在麻沙鎮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全自動水稻育秧生產線也正在高效運轉。該生產線是我區引進的2條全自動高速密播水稻育秧生產線之一,每小時大約可播種2400個秧盤,育秧效率大幅提高。 麻沙鎮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斌:“我們全年計劃完成6000畝的再生稻和早稻的育秧。我們這條流水線的特點是省人工,還能保證秧苗的質量、節省種子的成本,能夠為當地的農戶節本增效。” 據了解,全區水稻育秧生產線共有12條,其中2條全自動高速密播水稻育秧生產線,1條精量播種生產線,目前已全部投入生產。接下來,區農業農村局還將加強對種子、肥料、農藥、農膜等農資市場監管,做好調度儲備,確保完成全區2萬畝早稻、3萬畝再生稻播種任務。(蔡沁妍 張高鷺 溫良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