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茶”坳頭村 陳建平 建陽區黃坑鎮的坳頭村座落于該鎮北部,距集鎮約17公里,全村處在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境內,是馳名中外的正山小種紅茶的發源地之一。 坳頭村民風淳樸,山高林密,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優美,享有森林“氧吧”的美稱,土壤、氣候、光照成就了正山小種紅茶獨具特色的高山韻和桂圓香,從而深受國內外民眾的喜愛。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坐在坳頭村五柳關下的村民家里的茶桌旁,茶香溢滿小屋,我端起茶杯,欣賞著杯中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在水杯中舒展的優美姿態和晶瑩剔透而又清澈亮麗的“琥珀色”茶湯,一邊品茶、一邊聆聽朋友對正山小種紅茶“前世今生”的介紹: “正山小種紅茶是世界上最早的紅茶,是中國的名茶之一,它也是紅茶家族中最重要成員之一,一般認為發源于明末清初戰亂時期,1917年崇安縣令陸適著有《續茶經》中有記載:‘武夷茶在山者為巖茶,水邊者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種……’,19世紀70年代坳頭村的正山小種紅茶已銷歐美各國,現出口德國、英國等地…… 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茶香濃郁,沖泡后滋味甘醇,它含有豐富營養,而且具有不錯的保健功效,人們沖泡飲用后能消炎殺菌,也能保護腸胃,而且具有延緩身體衰老等功效。” 品完紅茶后,在朋友的引領下,走進坳頭村民家中的制茶室,我要“品一品”坳頭村正山小種紅茶的制做過程。 觀看著村民熟練的加工剛從茶園中采摘的茶葉,朋友繼續給我介紹,正山小種紅茶從采摘、萎凋、揉捻、發酵、過紅鍋、復揉、熏焙、復火到制作到成品,等一系列繁瑣的工序都很有講究。2017年,紅茶制作技藝(正山小種紅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經過精心采摘制作的正山小種成品茶,條索肥壯,緊結圓直,色澤烏潤,沖水后湯色艷紅,經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圓湯味,氣味芬芳濃烈,如加入牛奶,茶香不減,形成糖漿狀奶茶,甘甜爽口,別具風味,這正是正山小種紅茶成為坳頭村當地特色支柱產業的原因。 在坳頭村品茶,看著茶杯中正山小種紅茶金黃色茶湯,品出紅茶的入口甘爽,香氣甜香濃郁,滋味甜醇鮮爽,更能“品出”制茶人的艱辛和高超的制茶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