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日,出席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住南平省政協委員,繼續討論省政府工作報告等,他們站位全省發展大局,立足各自所在界別,圍繞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積極建言獻策。 “加快昌福(廈)高鐵項目規劃建設,是閩贛兩省人民翹首以盼的大事,已成為沿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廣大群眾的高度共識和迫切期待。目前,昌福(廈)高鐵納規前期工作已基本完備,有力論證了項目規劃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討論中,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南平市政府副市長、市工商聯主席林湫表示,昌福(廈)高鐵建成后,將連接閩贛兩省省會,促進東南沿海與內陸腹地之間的交流合作,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同時,串聯閩贛兩省多個著名旅游景區,有利于沿線旅游資源的開發,形成一條黃金旅游帶,構建跨省旅游產業聯動發展新模式,實現區域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閩贛兩省高度重視昌福(廈)高鐵項目前期工作,均將該項目列入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專項規劃。當前正值國家“十五五”鐵路網規劃編制階段,他建議省發改委推動將昌福(廈)高鐵項目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并爭取在“十五五”期間開工建設。 “當前,以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群體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不斷發展壯大,并發揮重要作用。與傳統意義上的職工相比,新就業形態群體具有組織方式平臺化、工作機會互聯網化、工作時間碎片化、就業契約去勞動關系化等特點,權益維護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省政協委員,民進省委會常委、南平市委會主委,武夷學院副院長楊昇建議,建立相關行業主管和職能部門的會商制度,推動完善政策保障、風險防控、輿情處置、集體協商、服務保障、維權保障等各項機制;通過“集中宣講”“送法上門”等方式,督促企業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最低工資和工資保障制度,持續開展好“人社專員幫千企”“青年仲裁員志愿聯系企業”“社保服務進萬家”“尊法守法·攜手筑夢”等系列活動,幫助新就業形態企業健全管理制度,指導企業規范用工,落實勞動保護措施;以志愿服務形式開展勞動(務)糾紛調解、法律宣傳援助等權益保障服務,實施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參保擴面行動,鼓勵保險公司設計推出“零工保”,助力解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急難愁盼”問題。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數字化全面賦能,打造數字福建升級版。省政協委員,臺盟省委會委員、南平市委會專職副主委簡繼元建議,出臺芯片研發、終端模組、企業內網改造等資金補貼扶持政策,鼓勵企業進行5G改造,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5G+工業互聯網”的投資力度,擴大信貸投放,形成優質金融產品和服務,合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健全標準體系,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的5G規模化應用標準制定,構建跨界融合技術研究及標準制定的新模式,建設區域范圍的“5G+”規模化應用先導區,探索解決“5G+”規模化應用面臨的技術、產業、生態等方面的現實問題;加快推進5G融合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持續推進城市地區重點場景5G網絡深度覆蓋,并逐步向農村地區延伸,加快在垂直行業的網絡部署應用,實現重點行業5G網絡優先覆蓋,同時開展“信號升格”專項行動,聚合多方資源參與5G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社會資本投入5G基礎設施建設。(嚴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