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夯實全區經濟回升向好基礎,力爭實現一季度良好開局。日前,建陽區出臺《南平市建陽區實現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若干措施》。
南平市建陽區實現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若干措施 2025年1月3日,南平市建陽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南平市建陽區實現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從開門迎客做大流量、深挖潛力提振消費、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強化服務保障、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等6個方面提出20條措施,推動全區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良好開局,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一 一 開門迎客做大流量 1.鼓勵發展“入潭游”。對2025年度,各旅行社組織市外游客游覽打卡我區環帶打卡點,符合要求的,給予20元/人的獎勵;對在建陽境內住宿1晚的,額外給予30元/人的獎勵;每季度組織“入潭游”人數累計達6000人及以上的,額外給予10元/人的獎勵。 2.鼓勵發展療休養。對2025年度旅游市場主體組織市外團隊到建陽境內開展療休養活動,符合要求的,給予15元/人/晚的獎勵。 3.鼓勵引入各類文旅主題活動。對2025年各類行業組織和企業引進區外的各類專業會議,包括論壇、研討會、洽談會、訂貨會、發布會、培訓會、年會等,符合要求的,按規模分檔次給予0.2萬元至6萬元的獎勵。對2025年各類行業組織和企業引進區外的各類專業會展,舉辦3天以上(含3天,不含布展天數),按規模分檔次獎勵給予5萬元至30萬元的獎勵。 4.鼓勵引進各類體育賽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體育賽事,對2025年度在我區舉辦的各類具有較大規模體育賽事的,按賽事規模進行獎補。 二 深挖潛力提振消費 5.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組織和支持企業開展家電、汽車、手機數碼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巡展、年貨節、美食嘉年華、“全閩樂購”消費券等線上線下主題促消費活動15場以上。參照省上政策,對個人消費者購買乘用車新車,按照車身價(購車發票金額)予以分檔補貼,可以與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疊加。 6.激發冬春文旅市場消費活力。組織開展“春節七天樂”“元宵喜樂會”“文化科技三下鄉”等迎新年活動,搶抓2025年大武夷青山演唱會、武夷山水城嘉年華等活動契機,策劃“探秘宋慈世界點亮法醫學光”研學游、首屆古漢城國華酒文化節、考亭游園會等文旅活動,聯動萬達、建發、嘉禾商圈,開展“全閩樂購、暢游潭陽”活動。 7.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抓住“兩節”人員返鄉潮,繼續加大“共有產權房”“房票”等政策落實力度,由市區兩級國企為符合條件的“共有產權房”購房人提供不超過20萬元的購房房票支持,由區財政為符合條件的新建商品住宅購房人提供不超過總房價款3%的購房補貼。持續探索共有產權政策的可拓寬范圍,適時吸納商業房地產參與,推動共有產權房擴面。 8.支持商貿及服務業企業做大做強。第一季度銷售額(營業額)同比增長超過一定幅度的限額以上商貿企業、規上服務業企業,根據營收情況給予其做大做強獎勵2萬元、3萬元、4萬元、5萬元。 三 持續擴大有效投資 9.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深入開展重點項目區領導“一線解難題、奮力開好局”活動,鼓勵省市重點項目在春節期間不停工、少停工、早復工,強化重點項目建設月度動態跟蹤,嚴格落實重點項目分級分行業管理推進機制和區領導聯系推進重點項目工作機制,力爭一季度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億元以上。 10.加力實施重點領域項目。加快推進國家政策資金支持項目建設進度,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搶抓政策“窗口期”,用好用足上級政策工具,統籌抓好“硬投資”和“軟建設”,系統謀劃、滾動接續策劃儲備一批優質項目。 11.強化項目招商落地。鼓勵在外鄉賢(專家、優秀人士)攜項目、資金、科技成果返鄉投資,對給予成功推動招商項目、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在外鄉賢(專家、優秀人士)獎勵。強化“一把手”招商、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力爭簽約3個以上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召開全區企業家大會。 四 推動綠色產業發展 12.鼓勵企業增產增效。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等規定,且2025年一季度工業用電同比增長5%及以上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按2025年一季度用電同比增量給予每千瓦時最高0.1元獎勵。單家企業獎勵最高不超過80萬元,獎勵金額在0.3萬元以下的企業不安排。 13.全力促外貿穩外資。落實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及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清零”要求,引導外商投資我區重點產業。支持企業積極參加境外展會拓展市場,組織企業參加境外展會3場次以上;支持建陽版“五個一”生態優勢產業“銷全球”,提高展會補助比例。 五 強化服務保障 14.做好企業用工服務。對春節期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接送省外員工返崗或新招聘省外員工來潭務工,給予一定交通補助。對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以及社會機構(含商會)等為我區企業引進勞動力,承接我區各級人社部門組織的招聘活動,按相關標準給予補助。 15.加大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按照省上政策,持續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推動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高效運轉,力爭實現對正常經營小微企業走訪全覆蓋、有效融資需求對接100%。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合理提高融資擔保放大倍數,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業務占比不低于85%。 16.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企業家下午茶”活動,緊扣民營企業發展需求,常態化開展專題活動。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一體化能力,推進政務數據資源智慧化應用,實現線上線下融合辦理,推動“一網通辦”加速邁向“一網好辦”。持續推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提質擴面,落實“初次違法免于行政處罰”“綜合查一次”。 17.增強企業創新活力。做實做深與東華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合作,加快打造ES纖維產業創新中心,爭創國家級竹產業工業設計研究院。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落實企業研發經費分段補助政策,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梯隊,壯大高企隊伍。持續提升縣域重點產業鏈實力、集聚水平、創新能力,支持龍頭企業瞄準國家戰略方向創建高水平實驗室,對新認定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一次性獎勵100萬元。 六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18.加強民生兜底保障。強化春節、元宵以及異常天氣、突發事件等重點時段的價格監測預警,做好糧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適時啟動平價商店銷售。扎實開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動,建立健全全鏈條防控體系,切實保障勞動者工資報酬權益。及時足額發放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組織開展走訪慰問困難群眾活動,加強對殘疾人、特殊困難老年人、社會散居孤兒等群體的探訪關愛,實施“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保障各類困難群眾溫暖過節、安全過冬。 19.做好冬春農業生產。落實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各項政策,加快推進撂荒地整治,按標準給予給予一次性補助。鼓勵雙季稻種植,扶持再生稻生產,符合要求的,分別給予一次性最高補助300元、200元。 20.加強安全防范工作。統籌發展和安全,做好歲末年初等重點時段安全生產各項重點工作,深入開展今冬明春重大事故災害隱患排查整治,組織開展“安全專項體檢”,實施“一庫三單”信息化閉環管理。加大森林火災重大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強化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風險防范和應急準備,做好汛前準備,及時幫扶救助受災群眾。加強人流車流物流和大型活動安全管理,嚴防各類涉穩風險,嚴格落實值班值守制度,確保社會大局安定穩定。 本政策措施與其他財政政策不重復享受,與原政策措施不一致的,以本政策措施為準。政策措施中涉及獎補的政策,原則上由區直相關部門負責具體解釋工作。本政策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除文件內容另行規定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