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陽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區實驗小學高級教師陳軍當選區政協委員以來,認真履職盡責,關注民生、社會熱點,積極收集社情民意,為生態環境和文化保護建言獻策。 日前,崇陽溪入選全國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這意味著崇陽溪在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和水和諧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陳軍區政協委員:“我為我們的家鄉建陽擁有優質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氣,作為全國之冠而感到驕傲與幸福。當然作為我們每一位市民也有義務和責任,守護好我們的母親河。” 一直以來,陳軍十分關注家鄉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24年7月,他撰寫的提案《崇陽溪、麻陽溪禁止電魚、毒魚、炸魚,保護母親河水域》入選福建省政協網上議政廳。 陳軍:“我有以下建議,第一在我們的母親河崇陽溪、麻陽溪和建溪要嚴禁電魚、炸魚和毒魚,這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第二在春季魚類產卵期,我希望能夠全流域的實行休漁制度,讓魚類能夠有一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窗口。” 建陽是千年古縣,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文物遺跡散布城鄉。陳軍表示,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文物和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保護好文物和文化遺產,就是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為此,陳軍向區“兩會”提交了《關于保護大潭古城墻文化遺址的建議》提案。他認為,城區小東門這段清代城墻,是一段建陽歷史印記,十分珍貴,保護古城墻是迫不及待的艱巨工作。 陳軍:”我建議如下:拓寬大唐古城墻面積范圍,將水東大橋與五福橋之間的防洪堤修建起來,防洪堤上半部分仿照古城墻的造型修復,并且從北至南依次修建四座城門,依次為‘景晹門’‘景舒門’‘景肅門’‘駐節門’,一直連接至水南橋,命名為潭陽古城墻文化主題公園,并將大潭城古城墻歷史文化,無諸裔孫余善閩越王無諸等石像,用石像圓雕陳列于公園之中,將大潭城厚重的歷史文化挖掘出來,以提升建陽文化品味,促進文旅融合。將建陽區委黨校沿潭山上山步道兩邊同時修復城墻,修建后左邊與潭山書林樓匯合,右邊與人民英雄紀念碑匯合,這樣既還原了大潭山古城墻文化記憶符號,也起到防護與裝飾公園效果,并與周邊的革命歷史紀念館、人民英雄紀念碑相融合,對廣大市民學生潛移默化地起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陳軍表示,作為一名美育教育工作者,將繼續發揮專業特長,為朱子、宋慈、建本、建盞等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出一份力。 陳軍:“同時,我們可以挖掘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以及本土民間民俗文化,比如說中國畫、書法、剪紙、蠟染、陶泥、竹笛、葫蘆絲或者民族舞蹈等等,在學校里面將傳統文化課程開足開齊,讓中小學校園從真正的落實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黃子榮 林晶 戴秋霖 丁健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