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12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葉佳增 康心) 日前,入境船舶“銜薪”緩緩靠泊海天碼頭,廈門海關所屬東渡海關關員通過智慧電訊檢疫設備在辦公室完成對進境船員體溫監測、流行病學調查、醫學巡查等船舶檢疫工作,標志著智慧電訊檢疫模式在廈門正式落地。 在傳統模式下,入境船舶到港靠泊后,需要海關登臨船舶開展檢疫工作。現在啟用的智慧電訊檢疫模式,依托遠程測溫流調設備、頭戴式智能信息采集設備等現場終端和手持式監控終端組成的智慧電訊檢疫系統,通過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船舶抵達指定地點、進港過程中或停靠后,將智慧電訊檢疫設備放置于信號穩定的指定區域,與海關監控終端遠程音視頻連接。 相比較傳統面對面登臨監管的空間限制,智慧電訊檢疫模式無須海關關員登臨,只需要進入口岸信號覆蓋區域,即可開展衛生檢疫遠程執法,做到“即到即檢”,有效縮短船舶等待檢疫時長,最大限度壓縮港口和航企的非生產性損耗時間,降低企業通關成本。 廈門海關衛檢處檢疫管理科副科長葉佳增表示,通過應用智慧電訊檢疫設備,每年預計可節約船舶等待檢疫作業時長超1000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