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芹溪,風景這邊獨好 陳 文 芹溪,古稱勒溪,由武夷山五夫大干村流出,然后在崇雒和將口境內蜿蜒,溪流九曲彎彎,兩岸風光旖旎,據道教典籍《云汲七簽》中記載,這里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一福地。在芹溪五曲處,有一仙山名硯山。這里山水相映,成為山水一絕。古人寫道:“九曲栽芹,一峰橫硯,江上聽春雨?!睋督柨h志》記載,漢淮南華子期曾隱居此山煉丹,得到“隱仙靈寶”法,然后駕馭鸞鳥云游而去。整條勒溪便因為華子期而名,硯山亦因而出名。 吳大灼 攝 硯山,位于建陽區東田和橫源(孔山自然村)交接處,海拔不高。因其“山之西有石,端平如案,上有二處微黑,隱隱然若硯狀”故而得名硯山。相傳,此硯石是大儒孔子遺落的硯臺,因此又名孔山、夫子案山。 吳大灼 攝 硯山遠望如罩鐘,山形柔和,近觀樹木成蔭,遮天蔽日,山上巨石林立,青松挺拔。沿著古道而上,參天古木、低矮灌木參差分布,紅葉、綠葉、黃葉裝點其間。登上最高處,美麗的芹溪靜靜流過,四周的村落星星點點,真有一種如臨仙界的感覺。 朱子青年時期居崇安五夫,常到崇雒拜訪隱居在芹溪六曲的表兄邱子野。朱子乘舟翩翩而下,兩岸的美景定格在他的《芹溪九曲》棹歌中。有一次,朱子邀表兄等人棄舟登岸,到五曲硯山尋仙訪圣,寫下了《五曲棹歌》:“五曲峰巒列翠屏,白云深處隱仙亭。子期一去無消息,唯有喬松萬古青。”此詩記錄了自己登硯山看到的秀美和尋仙而不得的落寞,今日讀之仍意味悠長。 硯山高人梯,是一段二米多寬的石階,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古樸而大氣,沿石階拾級而上,就可以登上最高處硯山文昌宮(原名硯教寺),此宮并不富麗,很古樸,主祀三皇元君娘娘。(和庵山主祀之神相同) 山頂巨石古拙蒼黑,有些上面長出了白白的石花。許多石塊上都留有一些古人的字跡,因為年代久遠,大多已分辨不清。其中最有趣的是一塊路邊的巨石,它的正前面和上面分別刻有“中峙洛田”和“陳王前珉”,共八個字,但無落款,無年月。“中峙洛田”應該是指硯山是洛田里(崇雒鄉古稱洛田里)最高的山峰,據此可以推測這個石刻年代十分久遠。但是“陳王前珉”四字是什么意思,一直有多種說法,沒有統一定論,成為硯山的一個未解之謎,等待后人繼續考證。 除此之外,硯山還有練丹臺、高人座、一洞天等景點,都向人們訴說著硯山的過去,并展望著硯山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