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建陽區漳墩鎮深入貫徹“三茶統籌”發展理念,以打造“中國小白茶核心產區”“中國小白茶尋根地”“中國白茶文化展示地”“綜合性茶旅目的地”為目標,找準并走出了一條白茶復興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 漳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麗莉:“蔡老師,我們小白茶‘育繁推’一體化建設進度怎么樣?” 鄉村振興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蔡金龍:“目前在小白茶母樹基地7000多株小白茶樹種里面,我們選育了27個表現獨特的小白茶樹種,經過這幾年的觀察,有7個有推廣價值的品種。” 中國小白茶母樹保護基地總面積為10.95畝,是福建省茶樹優異種質資源保護區和閩北貢眉白茶種質資源圃,也是當地加強白茶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培育優質品種,打造茶樹新品的重要基地。近年來,漳墩鎮與福建農林大學、武夷學院等高校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探索林下小白種植經濟模式。 漳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麗莉:“最近院校來我們這邊研究林下小白茶有取得哪些成果沒有?” 鄉村振興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蔡金龍:“通過院校這兩三年的研究,做完對比發現它的一些內含物、茶氨酸、茶多酚,都跟普通茶園有很大的區別。” 漳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麗莉:“把這個院校的科研成果再運用出來,用數據說話,對我們整個市場上茶葉的推廣也是有利的。” 鄉村振興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蔡金龍:“對對對。” 漳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麗莉:“我們建立并搶救性保護小白茶母樹基地和種質資源圃,借力科技人才、保護古樹基因密碼,為小白茶繁育提供優質種質資源,讓古茶樹的基因得以傳承與發揚,并投入林下種植生產實踐,推動開發特色茶產品,推動茶文化傳承。” 在位于漳墩村廖墩自然村的漳墩鎮生態種植模式示范項目基地內,原生態松竹混交林下套種著50000余株小白茶,充分利用林下漫射光和林下空間,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大幅提升林地保水保肥性能,進一步把控茶葉品質。 漳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麗莉:“這個就是我們近年來推廣的林下茶種植的示范片嗎?” 漳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世建:“是啊,很多村民都有來看,了解如何管理,都有來學習。這兩三年在漳墩鎮有推廣,現在全鎮有300多畝了,整個經濟效益至少一畝可以提高1000塊錢以上的經濟價值。” 漳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麗莉:“那很不錯,這樣子的話,村民又多一道收入了。” 漳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世建:“對對對。” 目前,漳墩鎮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編制《林下小白茶種植經濟可行性研究及實施規劃》并發布白皮書,積極推廣“尋茶之旅”、金盤山生態茶園、姜地國企聯村等10余個項目為試點的林下小白茶種植新模式,逐步形成黨員推著產業跑,群眾跟著產業富的良好格局,助推漳墩鎮成功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創建名單。 在育產業夯基礎,發展林下種植經濟,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的同時,漳墩鎮整合資源,將漳墩村舊電影院改造為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唱響白茶故事“主旋律”。 漳墩鎮黨委政法委員、副鎮長巫林忠:“我們這個項目的室內室外的裝修已完成,附屬工程也基本完成,現在就剩這個廣場的路面的瀝青鋪設,預計11月中旬可以全面完成。” 漳墩鎮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項目總占地面積近1萬平方米,總投資800萬元,是集文創、電商、展示、交易、辦公及配套服務等于一體的多元化新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漳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麗莉:“這個項目是我們漳墩鎮‘留住記憶與鄉愁’的重要區塊,總體設計施工保留原有建筑的風格‘青磚、黑瓦、馬頭墻’風格,充分體現了漳墩當地古民居風貌,游客們可在園區內體驗建盞、點茶等茶盞文化,是我鎮白茶產業的一張新名片,建成后預計年接待游客量可達1萬人次以上。” 朱麗莉表示,牢記囑托,漳墩鎮將充分發揮“中國白茶發源地”“現代白茶制作技藝的創始地”優勢,不斷擦亮“中國小白茶之鄉”金名片,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激發新活力,全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奮力開創改革新局面。 漳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麗莉:“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發揮林下經濟發展產業優勢,實施產業、資源、空間整合,全力做好知名龍頭茶企香江茶業落地產業中心‘后半篇’文章,加快項目建設,爭取早投產、早見效,逐步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格局,讓‘林下經濟’進一步生金,走出一條‘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共融’的鄉村振興新路子。”(江潔 張少杰 丁健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