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10月29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省臺辦副主任陳志勇表示,《意見》發布一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取得一批階段性成果。 在社會融合方面,臺胞往來通道更加暢通,“小三通”航線持續加密,從復航之初每周26航次增至最多182航次。上半年從福建口岸入境臺胞43.4萬人次,同比增長1.65倍。臺胞在閩生活更加便利,臺灣居民居住證社會面應用與大陸居民身份證同等便利。上半年簽發五年期臺胞證同比增長46.6%;制發臺灣居民居住證同比增長2.63倍。臺胞在閩就業創業更有保障,公布三批直接采認臺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目錄(合計50個職業),1500多名臺胞通過直接采認方式取得相應證書;大陸首創將臺灣教師納入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范圍。臺胞在閩社會參與更加廣泛,一批臺胞出任、獲聘相關社會組織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和仲裁員、調解員、陪審員;累計引入150多支臺灣建筑師和文創團隊、500多名臺灣專才助力鄉村振興,覆蓋87%以上的縣市區。 在經濟融合方面,閩臺貿易穩步增長,上半年閩臺貿易額464.6億元,比增4.9%,全省新設臺資企業1121家,比增27.4%,農業利用臺資繼續位居大陸第一。“正新”“太祖”等臺灣品牌首次加入大陸老字號“大家庭”。設立大陸首支臺商發起的兩岸產業投資基金,首募金額7.86億元。上線兩岸標準共通平臺,累計研制兩岸共通標準226項。 在情感融合方面,民間交流日趨熱絡,上半年全省舉辦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等重要涉臺交流活動100多場,累計參與臺胞超1.5萬人次。出臺大陸首部文化領域涉臺專項地方性法規《福建省閩臺關系檔案保護條例》,與臺灣紀錄片機構共同攝制紀錄片《兩岸家書》。青年交流更加深入,成功舉辦第十二屆海青節等活動;棒壘球等特色體育項目交流活躍,在連城舉辦兩岸青少年棒球邀請賽;加強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平臺建設,現有省級以上臺青就業創業基地49家,累計4.8萬多名臺青來閩實習、就業、創業。 在全域融合方面,廈金、福馬“同城生活圈”深入推進,廈門出臺大陸首部鼓勵臺青就業創業的地方性法規《廈門經濟特區鼓勵臺灣青年來廈就業創業若干規定》;福州發布福馬“同城生活圈”首批10條政策舉措;平潭綜合實驗區率先實現臺資企業注冊“全程網辦”、臺灣居民個稅補貼“免申即享”。其他區域結合本地特色資源,深入開展融合實踐。 此外,示范區建設得到了中央和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相關國家部委陸續出臺配套政策文件。比如,文化和旅游部出臺《文化和旅游領域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若干措施》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