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福建總站與福建省委宣傳部聯合推出十期融媒體系列報道《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改革“閩”于行》。 記者跟隨福建“九市一區”的十位黨委書記,深入一線調研。在工廠、碼頭、村落,找問題,謀發展;在漁排、林場、醫院,聽民意,解民憂。從最鮮活的新聞現場,展現火熱的改革實踐。 近日,南平市委書記袁超洪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福建總站記者一道走進邵武市二都國有林場和南平市綠色產業創新服務平臺進行調研并接受專訪。一起來看詳細報道。 如何統籌保護與發展,南平市將抓好生態本底的保護、抓好綠色產業的培育、抓好示范帶動、抓好創新機制。 南平市委書記袁超洪:“南平是福建的林業大市,也是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在不動產系統內,我們增設了林下空間經營權證子目錄,在全國率先發放林下空間經營權證,有效解決了讓林下經濟的經營者有證在手,更放心,銀行的信貸支持也需要抵押物這個問題。目前,全市登記儲存林下空間超過20萬畝,流轉面積也超過了6萬畝,發放貸款超過6500萬元。這種‘林下空間租賃+林下經營權證+林下種植’的做法,也列入了全國林改的典型案例。我們提出了‘四個全域’的工作目標,堅持把一座山、一根竹、一片葉、一瓶水、一只雞等‘五個一’生態優勢產業作為重點來抓,把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作為推進的重點,加快推動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培育壯大綠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要素的投入和精準配置至關重要。 南平市委書記袁超洪:“南平率先打造了綠色產業創新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看產業’‘找技術’‘搜專家’‘配資金’等一系列的生產性服務功能,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目前,平臺已匯聚綠色產業相關的企業、專利、人才等數據5億多條,與25家研究院所和金融機構達成合作。我們以竹產業為例,平臺為20家企業解決了如‘工程竹材制造’‘竹集成材智能化加工裝備’等關鍵共性技術問題22項;為8家企業成功推薦福建省機械科學研究院、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的13位專家人才;通過企業背景數據調查增信,我們還幫助22家企業對接合適的金融產品,成功撮合企業融資1.6億元。” 南平將著眼全局所需、南平所長、社會所盼、未來所向,努力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彰顯新擔當、展現新作為。 南平市委書記袁超洪:“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南平實際,充分發揮特色優勢,努力走好具有南平特色的改革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