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海棠、正太陽、春桃香、玉蟾、紫鵑、龍井43……近日,筆者走進武夷山市中國武夷山茶樹種質資源圃小武夷片區,只見諸多珍貴茶樹品種琳瑯滿目,每個品種前都豎著一個小標牌,清晰記錄著名稱、基本屬性、形態特征、特質特性、茶葉品質,既便于分辨,又利于觀察、研究。 種質資源保護是農業活動中的重要工作。武夷山作為世界雙遺產地,生態環境優異,是世界烏龍茶與紅茶發源地,茶樹種質資源豐富,有具體名稱的茶樹品種就達上千個,其中一些稀有珍貴的散落于各處,如不加以嚴格保護,就可能自然消亡。 近年來,武夷山市出臺政策,爭取技術、資金支持,建設各類茶樹種質資源圃,推動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為更好保護茶樹種質資源,武夷山市建設了中國武夷山茶樹種質資源圃,包括小武夷和棚埂兩個片區。其中,棚埂片區占地410畝,對接本地及浙江、廣西、云南等地新品種,眼下該茶樹種質資源圃正積極申報省級茶樹種質資源圃。 武夷學院茶樹種質資源圃、武夷星茶樹種質資源圃、香江茶樹種質資源圃……除了政府主導建立的茶樹種質資源圃外,武夷山市還引導、推動高校、知名茶企及個人建設茶樹種質資源圃。同時,對原有立牌保護的11個茶樹種質資源點進行跟蹤管理,與經營主體洽談,簽訂保護協議。 據了解,為給茶樹種質資源保護工作提供強大技術支撐,武夷山市正抓緊籌建集科學研究、技術攻關、社會服務、人才培養于一體的茶樹種質資源研究機構,專門從事優異茶樹種質資源的選育與遺傳特性研究、加工工藝與品質化學及健康功效研究、新產品研發與推廣利用等。(蔡錦生 張小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