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3日,建陽區莒口鎮湖橋村舉辦分紅儀式向村民發放首筆“森林生態銀行”分紅共計123840元。 活動現場,村民們喜氣洋洋。 建陽區莒口鎮湖橋村村民吳寶英:“有錢,有錢分了!” 建陽區莒口鎮湖橋村村民陳大祿:“6660塊!非常開心!” 2023年底,建陽區莒口鎮湖橋村按照“森林生態銀行·四個一”林業股份合作經營模式,引導各組村民將500多畝林地“存入”村經濟合作社村級平臺,村級平臺再與“森林生態銀行”簽訂協議,由區林業集團進行專業化經營管理。今年3月,區林業集團將湖橋村“存入”的344畝無林地進行合作造林,對照林地林相規模化花化彩化工作具體要求,營造杉木占比60%,木荷、深山含笑等闊葉樹種占比40%的速生豐產林。 建陽區林業集團產業發展部部長章金龍:“我們要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基本上是采用我們自己生產的3.5代良種來培育杉木良種壯苗。還有在闊葉樹種的選搭上,我們也是考慮用些兩年生的樹種,盡量做到花化彩化的同時,還要兼顧能長高、能長壯、能成林、能成景的原則,然后在造林投資上,投資成本下得也比較大。” 目前,這片速生豐產林已達福建省速生豐產林標準。湖橋村也迎來了首筆“森林生態銀行”分紅。 建陽區林業集團產業發展部部長章金龍:“首年給林農分紅330元一畝,后季每年是30元一畝,然后到林木有采伐的時候,我們再三七分成,林農三成的收益要扣掉我們之前的預分紅,剩下的利潤,我們再一次性地支付給林農。” 今年年初,建陽區圍繞林地流轉和林木收儲、集約人工林栽培、現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撫育等建設內容成功獲批國家儲備林高質量發展一期項目,并獲得南平市首筆14.5億元國儲林貸款,有力破解了“林改四問”中“錢從哪里來”這一難題,為“森林生態銀行”建設引入金融“活水”。 建陽區林業局產業發展股股長張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系統的部署,我們深入學習全會精神,聚焦深化林改,在推廣‘森林生態銀行·四個一’模式上不斷創新突破,探索解決‘林改四問’。今后我們將持續推廣‘森林生態銀行·四個一’建設,推動林農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更早受益、更有盼頭,“森林生態銀行·四個一”林業股份合作經營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林農的認可。截至目前,建陽區“森林生態銀行”已累計完成村場合作面積24000多畝,其中“四個一”合作經營模式約3800畝。 建陽區莒口鎮湖橋村村民范良秋:“把這個山托管給他們以后,我就有時間做些事情,我自己和人合作,做了80多畝的水稻制種。現在兩頭都有收益,挺好的。” 建陽區莒口鎮湖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潘瑞威:“‘一年一分紅’,還有‘一村一平臺’,通過村級合作社的運營平臺,我們村財也得到了一些增收,真正做到鄉村振興。我們還會力推,爭取把林農手上的所有的山(林)地,變成金山銀山,可能還要做1000多畝。”(莊妍 張少杰 丁健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