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是苗木生長旺盛的季節,也是苗木管護的關鍵期。連日來,建陽區國有林場外墩場場長劉建發和技術人員常到林場的杉木第3.5代種子園認真察看苗木長勢,管護苗木。 種苗是林業草原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提高林地草地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根本。走進種子園,1米多高的杉木苗排列整齊,棵棵挺立,滿身青綠在陽光下更顯蔥郁。“前段時間,在省林科院專家的指導下,我們開展抹芽、扶桿、扎帶等工作,最近天氣炎熱,我們主要做好防旱、土壤保濕,保障種苗的健康成長。”劉建發說。 國土綠化,良種先行。建陽區國有林場外墩場杉木種子園地處武夷山脈閩北大盆地中部湖橋工區,林地土壤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質地多為輕壤、中壤,肥力適中,水濕條件較好,海拔、坡度等條件優良,適宜林木生長。自2007年起,外墩場依托福建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鄭仁華及其團隊的科技支撐,引進、選育和更新杉木優良品種,建立了525畝3代杉木良種基地,2020年,“建杉”牌杉木良種品牌面世。 “我們林場是全省第一個開展杉木第3.5代種子園建設的縣屬國有林場。”劉建發介紹,為了選育更好杉木良種,促進“林農得利、山林得綠”,2021年,外墩場在杉木第3代種子園基礎之上,啟動建設70畝的杉木第3.5代種子園。“2022年春定植砧木,2023年3月嫁接,7個小區,2805株杉木苗,每區配置25個親本……”劉建發對種子園的情況如數家珍。 種子是林業的“芯片”,做好科學育種,發展林業新質生產力,才能賦能林業高質量發展。除了杉木種子園,外墩場還建設了70畝木荷1.5代無性系種子園。木荷是我國南方重點發展的鄉土珍貴樹種,在生物防火、園林綠化景觀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改培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據介紹,外墩場順應加快林分樹種結構調整的變化,以及促進林業高質量發展對珍貴樹種良種的市場需求,準備借助省林科院特色資源創新團隊的科技支持,積極開展木荷良種培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具體部署,作為基層國有林場,我們肩負使命擔當。”劉建發告訴記者,預計2025年底,外墩場的杉木第3.5代種子園開始產種,“建陽區國有林場是2024年福建省國有林場種苗基地試點建設單位之一,良種培育產業越做越強,目前我們已經收到了‘森林生態銀行’合作造林建設的杉木種苗需求了,希望‘建杉’牌能夠成為一張‘綠色名片’,在南平加快建設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的實踐中發揮更大作用。”(湯文娟 章金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