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汛期以來,建陽區莒口鎮在嚴格落實上級各項防汛要求的基礎上,創新工作機制,在全鎮各自然村設立汛情觀察員,將最小作戰單位細化到自然村,筑起一道道沖不垮的“紅色堤壩”,確保防汛無死角,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攻堅戰。 6月16日中午,在莒口鎮東山村老虎窠,汛情觀察員許寶建穿戴好雨鞋、頭盔、救生衣等裝備,再次來到村里巡查。 莒口鎮東山村汛情觀察員許寶建:“阿姨,這邊的房子你千萬不敢進來,因為后面靠山很危險,還有那河邊也不能去,你沒事干,雨天就呆家里玩,看看電視。” 許寶建是一名黨員,擔任村里的支委,進入汛期后,就承擔了汛情觀察員的工作。 莒口鎮東山村汛情觀察員許寶建:“我們這個組有三個觀察員,每個觀察員有自己一個片區,我們是一個小時來一趟,在保證自身的安全情況下,觀察這邊的水情。” 莒口鎮東山村汛情觀察員許寶建:“河段被沙石頭堵住,我等等去拍個照,跟村里匯報。” 莒口鎮水系密布,三條河流穿境而過,全鎮的112個自然村大多依山傍水,防汛壓力大。自汛期以來,莒口鎮結合該鎮地理位置特征,摸索形成汛情觀察員工作機制,由各自然村小組長、老黨員、老干部、有經驗的志愿者組成,配備相關裝備,一小時報一次平安,隨時觀察各村汛情、雨情,遇緊急情況立即上報鎮防汛指揮部。 莒口鎮東山村汛情觀察員許寶建:“王書記,崗頭組左干渠上面,河道跟左干渠交匯處,一堆沙把左干渠堵住了,還有一棵樹倒在河里面。” 巡查中,許寶建注意到,東山村老虎窠村民吳道花家由于年久失修,經過數日的暴雨沖刷致房屋梁柱斷裂后,立即聯系了鎮上的防汛指揮部轉移安置了老人。 東山村村民吳道花:“我家上面瓦片和橫條斷下來,現在就轉移出來,不能住,危房。安心一點,吃就是大隊幫忙,跟他們一起吃。” 莒口鎮黨委書記周天翼:“到汛期的時候,山區容易出現山體滑坡、道路阻塞,那這個時候就會造成自然村和行政村之間的通訊、交通、人員物資、救援等等這些帶來不便,偏僻的自然村就會形成一個孤島,這個時候我們就把自然村作為獨立的作戰單元,通過這種汛情觀察員起到觀察、組織、牽頭的這么一個作用。” 強降雨發生以來,莒口鎮汛情觀察員隊伍共出動230次,協助轉移群眾93人次、協助交通管制216人次,準備防汛裝備器材30件套。(江潔 張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