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至10日,武夷山累計接待游客10.1萬人次。“我們將文化、旅游和民俗深度融合,創新消費業態,豐富游客出行體驗,各類蘊含著濃郁傳統文化氣息的民俗體驗游,受到游客青睞。”武夷山文體旅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體驗非遺文化、參觀歷史博物館、打卡城村漢城遺址……“新中式”出游項目備受關注。 孩子們近距離接觸龍魚戲非遺技藝。 (張筱惜 攝) 6月8日是假期首日,恰逢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在武夷宮宋街景區的非遺集市看到,手藝人現場展示茶百戲、古法造紙、竹刻竹編等非遺技藝,身著漢服的游人穿行其中,仿佛置身于宋朝時期的街巷。“沉浸體驗拉近了年輕人與非遺的距離,既風雅又接地氣。”董晴兒來自山西,被這里的傳統文化所吸引。 興田鎮南源嶺村特別推出鄉村大戲臺,打造互動式消費新場景。南詞、三角戲、儺舞、茶歌舞、龍魚戲、拔竹橋等非遺民俗文藝展演,讓游客體驗了別開生面的民俗文化之旅。 “這種體驗游,內涵豐富、參與性強,能把傳統文化潛移默化融入整個旅途。”新加坡游客趙靜告訴記者,在為期兩天的旅程中,她乘竹筏游九曲溪、逛武夷宮非遺集市,還特意體驗了武夷茶制作技藝,充分感受當地文化魅力。 吃粽子、掛艾草、佩香囊、戴五彩繩……“民俗游”也熱度不減,餐飲住宿等服務業打出了“民俗牌”,紛紛“上新”端午特色菜單和產品,以滿滿的“儀式感”掀起一波消費熱潮。走進酒店、茶館、商鋪,端午習俗場景隨處可見,端午文創產品觸手可及,成為游客旅途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此外,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依然是眾多游客感受國家公園自然之美和人文底蘊的首選目的地。數據顯示,端午期間,1號風景道迎來游客1.46萬人次,新開通的251旅游公交專線累計運送游客約5000人次。(張筱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