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有嘉木,武夷出好茶。 孟夏時節,來到武夷山燕子窠生態茶園,風吹過,空氣中盡是茶香,漫步茶園中,滿目皆綠,立櫻花樹下,望遠方夕陽,猶如走進桃花源。 茶葉,是南平的生態優勢特色產業,也是鄉村振興、百姓致富的“金葉”。 近年來,我市牢記囑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三爭”行動部署要求,創新提出“五增”目標任務,全力打造全國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先行區。 截至2023年底,全市茶園面積72.1萬畝、毛茶總產量9.5萬噸、毛茶總產值53.2億元,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45.1億元,占比超全省1/4。全市約85%的鄉鎮、50%的行政村、45%的農戶近35萬人從事茶葉生產經營活動。 在中國茶文化歷史上,南平有著獨特的文化底蘊。世界上六大茶葉中的烏龍茶、紅茶、白茶起源于南平,南平因而被譽為“烏龍茶故鄉”“紅茶祖地”“白茶發源地”,是中國茶類最為齊全的茶產區之一。 一縷茶香穿越歷史,浸潤南平。 做大做強閩北茶產業,關鍵要靠技術、靠創新。為此,我市在全國率先提出綠色生態茶園建設標準,打造綠色生態茶園示范基地30個、評選出首批南平市“最美綠色生態茶園”10個,燕子窠綠色生態茶園基地列入國家“三茶”統籌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全市茶葉類綠色食品累計認證總量達到152個,政和、邵武成功創建全國綠色食品(茶葉)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武夷星入選全國首批生態農場。 同時,我市大力推進中國武夷山茶樹種質資源圃等“1+N”種質資源圃建設,積極參與《全球茶樹遺傳資源安全保存策略研究》項目,與8個國家一道為世界茶樹種質資源提供基礎性服務。“白牡丹”“金福星1號”“金福星2號”“天福星1號”“矮腳烏龍”等5個烏龍茶茶樹新品種獲得農業農村部國家品種登記,74份茶樹種質資源品種被保存到國家種質資源庫,28個茶樹種質資源圃納入省級保護,全市茶樹良種覆蓋率達98%。 在提升茶園和品種的同時,我市深入推進茶葉科學研究,并持續深化與中國科學院、中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探索智能化采茶、無人機運茶、茶葉搖青機器人、數字化類炭焙茶葉提香等,實施低嘌呤茶啤酒、茶飲料、百年蔗茶餅干、茶酵素及專用茶點開發,全市茶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武夷巖茶、政和白茶、松溪綠茶、建陽小白茶、建甌水仙、光澤紅茶……閩北的茶葉生態品質不斷創優,每一片茶葉都訴說著大自然的韻味。 好茶有了,不懂得吆喝也不成。為此,我市堅持以品牌建設為引領,深入開展國家級茶產業品牌集群培育,著力打造一批“走得出、叫得響、立得住”的茶葉品牌。 武夷山市成功創建全國首個綜合類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目前全市擁有茶葉類商標4.9萬個,其中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1個、中國馳名商標8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0個、中歐地理標志保護協定商標7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1個;武夷山肉桂、武夷山大紅袍、武夷山水仙、建甌水仙、建甌矮腳烏龍等5個品種入選農業農村部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不僅如此,武夷巖茶、武夷紅茶、東峰矮腳烏龍、北苑貢茶、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等6個品牌榮登2024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價值百強榜,數量居全省首位。其中,武夷巖茶品牌價值740.09億元,連續8年位列中國茶葉類品牌價值第2名;“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連續四年榮登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第3名。 與此同時,我市突出文化引領,不斷豐富和提煉茶歷史文化資源,從單一茶葉營銷向茶文化、茶旅游觀光綜合營銷轉變。依托武夷山雙世遺和國家公園“金字招牌”,創優文旅場景,提升100家茶主題酒店民宿,推出茶宴茶膳、茶鄉療愈、山盟海誓、圍爐煮茶、點茶非遺體驗、喊山體驗官、星空營地等年輕化、時尚化旅游產品;創新休閑業態,打造30個大眾茶館、292個武夷山水·茶空間;形成了“住有茶宿、吃有茶宴、行有茶徑、泡有茶湯、賞有茶戲、學有茶藝”的茶文旅融合體系。 為了做香這片“葉”,我市推動茶產業建圈強鏈,統籌用好武夷巖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專項資金,積極推進117個總投資超190億元的“三茶”重點項目建設;新簽約引進香江云茶興等產業鏈項目27個;引導企業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做大做強,培育省級及以上茶葉類龍頭企業84家、產業化聯合體11家;創建1個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武夷星),打造武夷山市、建甌市、政和縣、松溪縣、光澤縣5個“全國茶業百強縣域”及36個茶業強鎮強村,形成茶產業“圈狀”發展新格局。 為了讓茶香飄得更遠,我市持續優化茶業營銷流通環境,先后掛牌建成首個國家級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全省首個具備交易所業務功能的茶葉交易平臺“福建武夷國際茶葉交易中心”;成功舉辦第十五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中國(武夷)“三茶”統籌發展高峰會、中國武夷紅茶國際交流會、中國白茶大會、南平市茶文化茶產業國際交流合作研討會、南平好茶進福州、“萬斤好茶等您來”等茶事活動;打造一批全國、全省服務規模最大的茶產品電商直播基地,孵化涉茶電商超2萬家,年網絡零售額超80億元;建成中國白茶城、中國福茶倉等茶業綜合體,中國白茶城共入駐商戶139家,2023年實現茶葉銷售量約173萬公斤、交易額約7億元;鼓勵企業借助“福茶驛站”積極開拓海外市場,2023年全市茶葉出口達到1.5萬噸。 一葉成一業,一業富一方。 如今,在“朱子故里、理學圣地”的閩北大地,嘹亮悠揚的茶歌越唱越響,萬里茶路越走越長,“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生動故事仍在續寫。(盧國華 王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