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噠噠噠……”穿行在竹林里的“小火車”滿載鮮筍下山,鮮筍旺銷的時節,新鋪設的竹山軌道幫了筍農大忙; 在2024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暨論壇上,區域公共品牌——邵武“武夷竹立方”獲評品牌價值202.37億元,充分展現了其在竹產業領域的影響力和發展潛力; 位于武夷山國家公園西入口、光澤縣寨里鎮境內的玲瓏竹橋,獲評橋梁界“諾貝爾獎”——亞瑟·海頓獎,成為了“新晉網紅打卡點”,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觀賞、拍照; 前不久,福建省政府采購網上超市·福建特色商品專區上線,南平首批42家竹企入駐,完成上架商品超過400件(套),全市竹產品銷售渠道進一步擴大; …… 南平,素有“中國竹鄉”之美譽,竹林面積652.7萬畝,全國每十根毛竹,南平就占一根。長期以來,南平市牢記囑托,聚焦“一根竹”資源優勢,堅持“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以統籌做好“竹產業、竹科技、竹工藝、竹文化”四篇文章,推動“全竹利用”“全鏈開發”,努力“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 ——做優“一產”上,全市持續完善竹山基礎設施建設,并通過留筍養竹、竹闊混交等豐產措施,成立竹業新型經營主體、竹山流轉經營等方式,有效保障(筍)竹原料供給,同時,推動構建三級加工體系,建成竹材分解點、初級加工小微園及謀劃建設“兩徐”國家級竹經濟產業園等精深加工園,合力夯實竹產業資源基礎。 ——做強“二產”上,全市強化竹企創新主體地位,建立竹產業重點技術“揭榜掛帥”“賽馬”攻關機制,開展竹材防腐防霉等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致力竹采伐、竹山運輸等設備研發,并發揮南平市綠色產業創新平臺作用,持續開展竹“產業體檢”,梳理鏈條、培育龍頭、延鏈聚群等,通過科技助力竹產業拔節向上。 ——做大“三產”上,全市推進“以竹代塑”示范城市建設,建立《竹產品推廣目錄》,先行試點引領示范,同時聚焦“竹文化”,著力促進竹文化與茶文化、朱子文化融合,積極開發竹觀光、竹康養文旅新業態,推廣竹空間應用場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武夷山)竹業博覽會、首屆“中國·海峽”武夷竹產業國際工業設計大賽等,借助文化賦能竹產業“百花齊放”。 全竹利用,鉚“竹”干勁,做活產業。南平先后獲評全國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市、中國竹工機械產業基地等,全市竹產業產值位居全國前列,產業帶動力強勁。竹子這一“土特產”,正成為南平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一把“金鑰匙”。 這段時間,在南平青年“夜話”談筍竹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青年說(竹產業專題)等活動上,擁有活躍思維和富有創新理念的青年人正積極出謀劃策—— “在武夷山水茶空間中推廣竹包裝茶葉”“加大筍新品研發力度,推出一系列方便快捷的綠色食品”“加快引進竹咳嗽糖漿企業進一步延伸竹產業鏈”“深挖年輕人消費潛力,打造竹林營地等,以滿足年輕群體的消費需求”……他們的建議被一一記錄,也正被逐一細化落實為一條條舉措,為全市的竹產業全鏈條、全業態、全方位發展增添“薪火”。 初夏時節,竹林若海,綠波蕩漾。立“竹”資源、做“竹”文章,南平將始終堅持縱向延伸竹產業鏈條、橫向促進竹產業融合,切實做好“一根翠竹”接“二”連“三”的產業文章,持續奏響富美新南平的“竹之歌”。(吳建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