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4月26日晚,以“詩傳古韻 詞潤芳華”為主題的建陽區橋南小學第六屆詩詞大賽在南平市體育中心舉行。賽場上,選手們個個妙語連珠,向在場的觀眾們展示著自己豐厚的詩詞儲備。 詩詞內容從壯志豪情到人間好時節,從思鄉之情到江南美景,時間跨度從古到今……或是熟悉的經典名言,或是深藏不露的生僻佳句,一句句都在孩子的的口中綻放出新的光彩。進入決賽的6組學生通過必答題、風險題、超級飛花令和搶答題等四個環節的競賽,最終,“雨霖鈴”代表隊笑到了最后。 “參加這次比賽,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讀詩和背詩的樂趣。”說起詩詞,橋南小學五年級學生李天杰便滔滔不絕,“南宋理學家朱熹有一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這詩源源不斷地注入我的心靈,充實了我的思想,讓我愛上詩詞。”如今,五年級的李天杰已經有了400首左右的詩詞儲備量。 “這場活動是橋南小學‘與詩同行’特色辦學成果的總結與展示。”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大賽作為第二屆“書香建陽 全民閱讀”文化周主題活動之一,是橋南小學全力推進全民閱讀工作的生動實踐,更是建陽區教育系統推進“兩香校園”建設,打造“一校一品一特色”的一個縮影,將進一步推動全區各校特色活動的深入開展。 據介紹,2012年,橋南小學面向部分學生開設了閩北首家校園詩社“小詩人之家”,而這,也成了該校詩詞特色教學的起緣。近年來,按照區教育局“一校一品一特色”的辦學要求,橋南小學結合辦學特色,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深入挖掘詩詞特色學校的內涵,打造詩詞特色學校,通過開設“十個一”項目(一面墻、一本書、一套操、一堂課、一曲歌舞、一幅字畫、一本校刊、一個課間、一個賽臺、一場活動)作為聯系詩詞的渠道,建設“與詩同行”特色課程,將詩詞融入多個學科和活動,讓詩詞文化滲透進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校園的每個角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感染和熏陶,達到入眼、入腦、入心的效果,并在學科融合中品味傳統文化之美。 隨著學生詩詞積累的增多和受益學生面的擴大,2017年起,橋南小學連續舉辦了六屆全校詩詞大賽,通過賽場上豐富多樣的題型、古風古韻的詩詞書畫演繹、精彩紛呈的詩詞互動,讓學生們在比賽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繼承優秀詩詞經典,激發師生讀書、積累詩詞的熱情。 “這些年,我們逐步由‘學校特色’向‘特色學校’轉變,改變以往只注重培養部分優秀學生而忽視了學生整體提升的缺點,目的就是要努力讓所有在橋南小學學習的學生都有所收獲的同時,盡可能地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橋南小學校長黃勇說。 為了檢驗特色教學的效果,橋南小學對歷屆詩詞大賽優秀選手進行了畢業后的學習情況跟蹤研究。數據顯示,橋南小學的詩詞特色,對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方面都有著正向增益的效果,大部分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之后,各學科成績均名列前茅。2023年,橋南小學被詩詞詠流傳節目組邀請,五名學生獲得了各年級組一等獎;同年,橋南小學學生鄺之璟被中國詩詞大會邀請,經過線上選拔,成功入選中國詩詞大會百人團。 “學生們所獲得的成績,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要把詩詞特色做好、做實、做深的信心。我也相信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橋南小學‘與詩同行’特色課程一定能行穩致遠。”黃勇表示。 “用經典滋養心靈,以文化浸潤人生。”經過全校師生的努力和創新,橋南小學成功打造了別具特色的校園詩詞傳統文化環境,營造了“愛讀詩、好讀詩、讀好詩”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置身經典詩詞的殿堂,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海洋中暢游。接下來,橋南小學將以“弘揚詩詞文化 營造詩意校園”為目標,不斷進步、不斷創新,為學生們插上詩歌的翅膀,開啟學校發展新篇章。(張高鷺 吳大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