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長泰一群年輕人從城市返鄉創業,將新模式、新想法帶回鄉村—— 鄉愁引流 業態萌新 東南網4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楊凌怡 通訊員 林婷婷) 返鄉不是躺平 “朋友們,今天給你們介紹一款超酷的雞,它黑皮黑毛黑骨頭,叫作五黑雞……”鏡頭前,合作社成員魏澤偉動作熟稔地抓起一只雞進行介紹,鏡頭一轉,是他們的原生態養殖基地,評論區里,不少觀眾正在互動,準備下單。 近日,記者來到漳州長泰區巖溪鎮田頭村“田頭青年合作社”的時候,負責人陳劍波正在辦公室里忙碌,一臺臺電腦整齊排列,工作人員在電腦前剪輯視頻,為買家答疑。后臺直播數據和成交量清晰可見,正在不斷上漲。 幾臺電腦,幾部手機,代替了傳統的鋤頭爬犁,成了新時代的農業器具。年輕人當起農民也很新潮。 去年,“95后”青年陳劍波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辭去了城市穩定的工作,組建起了“田頭青年合作社”,“逆行”返鄉務農。“我們并不想被傳統的框架限制,如今農村的基礎建設正在不斷完善,現在的鄉村和人們傳統印象里的鄉村已經大不相同了。”陳劍波說。 一開始,對于陳劍波返鄉創業,有人不理解,還有人說,返鄉就是躺平。但陳劍波并不這么認為,他覺得鄉村有著比城市更為肥沃的創業土壤,只有親歷者才能知道其中的苦與樂。 在陳劍波的團隊中,有的擅長統籌,有的則是剪輯視頻的一把好手。 創業之路并不是一片坦途,困難也隨之而來:短視頻平臺上關于鄉村的題材眾多,怎么做出自己的特色,抓取觀眾的眼球?選取的農特產品怎么做好成本把控,并順利地送到買家手中?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合作社成員群策群力,深入挖掘田頭村的特色,經過不斷試錯打磨,才形成了最終的成品。 家鄉的一草一木、古厝的一磚一瓦,都成了陳劍波的視頻素材。詼諧的文本、細膩的鏡頭語言,他將自己對于返鄉的感悟都寫進了視頻里,收獲了不少外出打拼的青年人的共鳴,也慢慢有了流量。自去年10月發布第一條視頻至今,他們經營的兩個抖音賬號已擁有近14萬的點贊量。 “守護鄉村,研習農業,尋找鄉村新起點?!边@是陳劍波在他的賬號寫下的簡介。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他們幫助本村的種植戶在線上賣出了3000公斤的長泰蘆柑,還將砂仁、五黑雞等土特產帶到線上,打開了市場。 鄉村擁抱變化 在農村開一家咖啡廳,要是在幾年前,這個想法可能會被人嘲笑,但就是這個看似有些異想天開的想法,卻被林瀟東在老家林溪村實現了。 一大早,白可民宿一樓的咖啡廳就座無虛席,林瀟東正忙著將咖啡送到客人手中。樓如其名,白可民宿是一棟通體雪白的建筑,在田間獨樹一幟。這棟集合了民宿、咖啡館和餐廳功能的建筑,是林瀟東自家的房子,也是他返鄉創業的起點。 曾經,林瀟東和很多人一樣,都憧憬著大城市的機遇和變化,如今的他,卻更向往那份“閑敲棋子落燈花”的悠然。 2020年底,他辭去了在廈門的工作,回到了家鄉林溪村,開始打造民宿。做這個選擇前,他經過了細致的考量:林溪村毗鄰廈門,周末常有廈門、泉州等地游客來泡溫泉,而他的民宿所在位置離半月山溫泉很近,可以接納半月山度假酒店的外溢客源。加上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比較完善,鄉村游正旺,將來的需求只增不減。 今年,他的民宿已步入了第四年,因為高品質和高顏值打開了名氣,在節假日期間甚至一房難求。 “今天的鄉村和以往大不相同,有很多的市場潛力和需求等待挖掘和開拓?!睕]有人做不代表沒有市場,初步試水成功的林瀟東,又在長泰先后打造了“白可躺營基地”和新產品半山別墅,對于林溪的發展前景,他充滿信心。 有了先行者,林溪村乃至整個林墩開發區出現了越來越多民宿、咖啡廳、餐廳的身影,帶來了更多的崗位需求,鄉間的咖啡廳日漸紅火起來。 “互聯網顛覆了傳統的生產模式,拉近了鄉村與城市的距離。長泰把鄉村的基礎建設做好做全,給更多年輕人提供了施展拳腳的空間?!惫睬鄨F長泰區委書記葉人杰告訴記者,青年人返鄉創業,將新模式、新想法帶回鄉村,為長泰發展帶來新技術、新業態。近幾年,越來越多像陳劍波、林瀟東一樣的優秀青年人才返鄉創業,在家鄉沃土培出“新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