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綠”為底 勇“碳”新路 福建武夷山市重點做好“護綠、擴綠、轉綠”文章,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編者按: 《中國改革報》2024年4月12日刊發了《以“綠”為底 勇“碳”新路——福建武夷山市重點做好“護綠、擴綠、轉綠”文章,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文,本報予以轉載。 最美人間四月天,閩北武夷山更加生機盎然,綠水青山皆是景色。 綠色,是武夷山最鮮明的底色;生態,是武夷山市最靚麗的招牌。近年來,福建南平武夷山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爭當生態文明建設“優等生”的擔當,深化探索“兩山”轉化路徑,協同推進護綠、擴綠、轉綠,努力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堅守“護綠”使命秀美山水長存 燕子窠生態茶園,茶香宜人;九曲溪波光粼粼,藍天白云相映成趣……賞心悅目的景色,是大自然的饋贈,更凝結著武夷山人世代守護生態的辛勤與堅持。 綠色映底蘊,山水見初心。武夷山市將生態保護擺在首位,對破壞生態環境實行“零容忍”。為壓實生態保護責任,武夷山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建立“一把手”負責制,推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十項舉措。創新生態建設“一委統籌、二長協同、三員合一”機制,由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牽頭,市林長辦與河長辦橫向聯動,統籌原河道專管員、護林員、國土協管員力量,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同時,武夷山市探索建立生態環境質量監測預警機制、生態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紅黃牌”警示機制等制度,確保生態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守護青山,向綠而行。武夷山市聚焦武夷山國家公園,積極融入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通過建立健全以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為基礎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優化生態空間格局。 保護生態承千年傳統,美化家園有山河共鑒。如今,武夷山國家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6.7%,森林蓄積量2306萬立方米,九曲溪流域水質常年保持Ⅰ類,空氣質量持續保持全國前列,成功摘下全國首批國家公園、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等多項國家級“金牌”。 深化“擴綠”行動金山銀山共榮 春暖花開,正是踏青好時光。這段時間,燕子窠、青龍大瀑布、朱子林、考亭書院、建盞文創園等“打卡點”在朋友圈、短視頻上大放異彩。 固綠水青山之本,筑綠色發展之基。武夷山市積極探索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深度融合模式,發揮武夷山得天獨厚的山、水、茶、竹等自然資源,培育壯大“一座山、一片葉、一瓶水、一根竹”等生態優勢產業,策劃實施一批強鏈、擴鏈、補鏈產業項目。 做美“一座山”。打造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推出“茶鄉療愈”“圍爐煮茶”等新產品新業態新項目。去年,武夷山市旅游接待人數和收入分別達1550萬人次、216億元。做香“一片葉”?!拔湟膸r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去年,“一片葉”全產業鏈產值增長8%,稅收2.13億元,稅收超千萬元的茶企突破6家。做活“一瓶水”。推動農夫山泉產品精深加工,推動新上2條飲料生產線產品。去年,武夷山市水產業產值增長34%,稅收超4400萬元。做全“一根竹”。武夷山市挖掘竹資源的多元化價值,建設一批高標準豐產竹林,推動竹產業分解點建設,去年,“一竹”全產業鏈產值增長7%,稅收2.08億元…… 沿著“兩山”轉化的金光大道,武夷山市正不斷加快綠色發展的步伐,發揮國家公園的引領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文旅經濟、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和“福建會客廳”。 強化“轉綠”動力勇探綠色發展 在生機盎然的自然畫卷中,武夷山市以其獨特的綠色魅力,正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置于重要位置,而武夷山市早已在這條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眼下,燕子窠生態茶園里,綠色的茶樹和金黃的油菜花相互映襯。這是武夷山市創新實行的“無化肥無農藥+套種”的生態管理模式,通過科學的種植技術,不僅改良了土壤,還提升了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據了解,近年來,武夷山市大力實施綠色生態茶園建設工程,推廣茶園土壤環境優化技術、綠色防控綜合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等多種模式。2023年建成綠色生態茶園示范片1.56萬畝,累計建成綠色生態茶園13.26萬畝。 在推進生態茶園建設的同時,武夷山市還在碳匯交易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結合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遠景目標,摸清武夷山市茶園碳匯潛力,探索茶園碳匯計量方法學,開展茶園碳匯方法學的應用,在茶園碳匯路徑、開發交易、品牌建設方面展開深入探索,推動茶園碳匯交易試點,樹立樣板。 此外,武夷山市還致力打造低碳旅游示范區。通過建設低碳旅游線路、舉辦低碳旅游論壇、出臺低碳旅游管理辦法等措施,武夷山市旅游業正逐步向低碳化、綠色化轉型。武夷山的低碳漫游道和10條低碳漫游騎行線路,已成為低碳旅游的生動實踐。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的武夷山,綠水青山釋放經濟價值,風光旖旎的生態畫卷正在鋪展。(武艷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