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陰雨初放晴。 “這段時間是茯苓的快速生長期,土壤常有開裂現象,如果長時間沒有培土,就容易積水或造成茯苓腐爛,所以大家巡山的時候要注意,及時給開裂處覆土,把土打細往上覆……”10日一早,建陽區國有林場坤中場場長吳京民和同事來到位于回龍鄉回龍村的茯苓種植基地里,查看茯苓的長勢情況。 茯苓是常見的中藥材,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胃、促消化、降血糖等功效作用,被廣泛應用于醫藥和保健領域。建陽區松類森林資源豐富,為了進一步盤活林下空間,提升綜合效益,2022年,建陽區林業集團結合林下經濟發展、松材線蟲病防治研究等,成功引進福建天星山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展林下茯苓種植。 “去年5月,我們林場將867畝的松林采伐基地林下空間經營權以每畝每年20元的價格租賃給天星山公司種植茯苓。”吳京民告訴記者,茯苓是生長在松樹根部的寄生真菌,而隨著松林改造提升項目實施以及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的推進,松林采伐跡地里有許多廢松蔸,這讓松改林林下空間成了種植茯苓的“金土地”,“引進專業的農林企業開展茯苓種植,既合理利用了林下空間,還將松樹蔸變廢為寶,對松材線蟲病除治也有促進作用。”吳京民說,茯苓種植需要人工日常巡山管護,這也為當地百姓就業增收帶來了更多機會。前不久,福建天星山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又與林場談成了一筆合作,準備租賃回龍鄉滸洲村700畝松材采伐跡地,擴展茯苓種植面積,為當地的生態和就業等方面帶來更多紅利。 建陽區林業局副局長林坤新告訴記者,近年來,建陽區積極探索林下空間利用,依托“森林生態銀行”,創新林下空間流轉機制,精準化存儲林下空間,對各類林地進行全面調查摸底,篩選適合林下經濟產業發展且有流轉意愿的林下空間,存儲錄入到“森林生態銀行”,建立林下空間資源數據庫,全力招商引資,全面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等綠色富民產業,不斷提升林下空間生態、經濟、社會等綜合效益。 “我們利用抖音、微信等渠道,廣泛發布林下空間流轉信息,成功引進了福建天星山農林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在建陽發展林下經濟。”建陽區林業集團產業發展部部長章金龍介紹,為了讓企業更安心發展,當地還參照林權發證模式,為合作企業辦理“林下空間經營權證”,與租賃合同形成了“雙保險”。“近幾年,我們充分立足本地松林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相關林下經濟,此外,我們還積極發展以‘公司+基地+農戶’的茯苓產業化發展模式,鼓勵企業向農民提供茯苓種植方法和成熟的技術支持,推動茯苓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讓林下空間發揮效益,讓更多群眾收獲生態紅利。”章金龍說。(湯文娟 曾慶芬 徐吉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