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7日,《中國改革報》刊發了反映南平牢記囑托、發揮優勢,錨定“四個全域”,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的報道,本報予以轉載。 “山圍八面綠,水繞二江清。”南平,是福建省最綠的區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也是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從“高生態顏值”到“高質量發展”,“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美好發展畫卷正在南平徐徐展開。 時光回溯到20多年前,彼時在福建任職的習近平同志到南平調研時就先后對閩江上流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管護、綠色食品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南平市始終牢記囑托,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進一步提出力爭全域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力爭全域實現主要流域水質Ⅱ類以上、力爭全域空氣質量保持全國前列、力爭全域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四個全域”工作目標,把南平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具象化,力爭做到發展和生態“同守”、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共建”。 “擴綠”:讓生態優勢、綠色發展成為“標桿” 早春二月,武夷山國家森林步道一號風景道上春意盎然,猶如一條綿延千里的綠色生態走廊,串聯起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最精華的自然、人文體驗線路。春節期間,這個“天然氧吧”以獨特的生態優勢,吸引游客61.14萬人次。 圍繞力爭全域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工作目標,南平市創新構建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深化“外圈”保護“內圈”工作機制,森林覆蓋率提高到96.72%,地表水、大氣、森林土壤各項指標均達到國標I類標準,發現新物種29個;深入實施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積極探索不同資源稟賦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持續打造圣農千億白羽肉雞產業集群和筍竹、武夷巖茶、糧食、食用菌等產值超百億產業集群;持續擰緊生態保護責任鏈,在全省率先出臺《鄉鎮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實施意見》,建立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機制,落實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等考核評價制度?,F階段南平共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命名9個,其中縣級8個,數量居全國第3、全省第1,獲評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3個。 “涵水”: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成為“標識” 走進依山傍水的延平區爐下鎮斜溪村,但見波光明凈、青枝綠葉,斜溪村第一書記李成政指著路旁的一灣清水說,“以前村里家家戶戶都有養豬場,號稱全國最大母豬基地,造成這條河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戲稱全國第一‘化糞池’?,F在山青了,水綠了,美麗的斜溪回來了?!?/span> 圍繞力爭全域實現主要流域水質Ⅱ類以上的工作目標,南平市深化“巡河交水”制,推動從村級河長開始,從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前后任河長交接河湖水質、涉河問題、督導落實等清單;完善“河長辦+”聯動機制,謀劃實施閩江流域綜合治理項目212個,總投資193.6億元;做好“水生態環境質量體檢”,編制“一河一策”,完成新一輪入河排污口排查和小水電站分類整治?,F階段,南平全市主要流域優良水質比例100%,位居福建省第一,3條主要水系水質狀況全優,其中主要流域、小流域、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Ⅰ—Ⅱ類優質水質比例分別達100%、81.7%、92%。 “固藍”:讓藍天白云、清新空氣成為“標配” 二月的邵武市桂林鄉翠竹亭亭,梯田層疊,農戶搶抓農時,春耕備耕,一派繁忙。藍天白云之下,村莊環繞于青山綠水間,一幅山水如畫的詩意家園映入眼簾,這也成為了最美寫生地。 圍繞力爭全域空氣質量保持全國前列的工作目標,南平市深化“巡山交樹制”,推進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全覆蓋,健全橫向協作、縱向聯動、前后接力的護林治林工作機制;開辟“雙碳”新路徑,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落地南平市,成功策劃并交易全省第一筆林業碳匯項目及全國第一個竹林碳匯項目,碳匯開發交易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健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南平市多年來扛牢政治責任,堅決將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推向深入,空氣質量連續8年居全省第一,PM2.5濃度優于歐盟標準,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厘米13.8萬個,空氣環境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99.8%,空氣質量連續9年排名位居全省第一。 “興業”:讓綠色食品、優質農產成為“標簽” “我們的原料奶全部來自周邊35個現代化生態牧場,每毫升的微生物不到國家標準的1/10。牛奶檢測的十六大類74項指標全部達到世界最高標準?!遍L富乳品公司副總經理潘永勝頗為驕傲地說。 圍繞力爭全域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工作目標,南平市持續加強組織管理體系、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體系等“原料基地”七大體系建設力度,全市已有延平(蔬菜)、邵武(茶葉)、武夷山(竹筍)、建甌(竹筍)、順昌(柑橘)、浦城(水稻)、松溪(茶葉)、政和(茶葉)等8個縣(市、區)成功獲得農業農村部批準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完成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333個,其中綠色食品282個,有機食品51個,認證數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實施“武夷山水”品牌建設工程,累計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740個,6個品牌榮獲福建省十大區域公用品牌稱號,19個品牌榮獲福建省名牌農產品稱號。 錨定“四個全域”發展目標,南平堅持“擴綠”“涵水”“固藍”“興業”,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創新路徑還將在閩北大地持續開花結果。(劉守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