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過后,圣農公司600多位回鄉過年的少數民族員工不僅一個不少返崗復工,還介紹親友加入圣農大家庭。昨日,來自山東菏澤的回族員工張熙證實了這一說法:“我與家人大年初五就坐公司的專車回來了,還介紹了兩個朋友到圣農工作?!?/span> 在南平這片山川秀麗的土地上,聚居著畬、苗、彝、回等47個少數民族,人口約3.69萬。近年來,南平市積極探索構建各民族互嵌式發展環境,完善“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能融入”的服務體系,各民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攀升。全市48個少數民族行政村中,6個村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8個村躋身“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試點村”行列。我市11個單位獲評全省民族團結進步重點區重點單位。 共事共享,同心同向同繁榮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張熙工作的圣農公司設置了宰殺場、食品場、養雞場等多種崗位,工資待遇福利較好。身無長技也不用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中心窗口提供的多元化職業培訓、崗前培訓及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幫助新職工盡快成長。 這里包吃包住,質量卻不打折扣。15個食堂的菜品豐富齊全,還貼心照顧到了少數民族職工的特殊飲食。夫妻房、單身房、員工集體宿舍,最大程度滿足員工的生活需求。職工娛樂活動室、職工書屋、媽媽小屋等,讓職工的業余生活多姿多彩。 企業開放包容、融榮共居的相互嵌入式環境,吸引了1300余名少數民族員工從云南、貴州、四川、山東等地跨越山海而來。在圣農,張熙一干就是十幾年。2017年,他索性將妻女接到身邊。妻子蘭存香成了同事,女兒張伊晨就近入了學。 著眼全局,謀慮深遠。 南平各地還通過抱團增富、項目創富等模式,努力探索各民族共同富裕的豐富實踐。 有“林海竹鄉”美譽的建陽區黃坑鎮是福建省最大的竹筷生產鄉鎮,以畬族為主的三峽村被稱為“竹筷第一村”。全村31家竹制品企業組成筷樂竹產業專業合作社,年創產值超過2.2億元,各族群眾增收3200多萬元。 吳大元畬族村推行“鎮政府+村集體+第三方經營”的旅游民宿項目混合經濟經營模式,外洋苗族村著力于“基地+加工廠+農戶”山茶油產業深加工項目……建甌市建立少數民族村鄉村振興項目庫,近三年來策劃項目31個,4個民族村已實施項目18個。 “生態+”復合型經濟發展模式,助推順昌少數民族鄉村振興“加速跑”。坐落于國家4A級旅游景區華陽山風景區的下沙村,引入華陽森林發展有限公司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游觀光業,并將畬族醫藥文化與旅游景點相互融合,打造“森林康養+畬族文化”等森林康養體驗業態,促進村財每年穩定增收40多萬元。菌草是謝坊村的“致富草”,村里開辟106畝菌草種植基地,創建畬緣菌草種養專業合作社,建設綠色生態立體農業,引進雞、鴨、鵝、魚等發展菌草養殖業,年產值逾90萬元。 共居共融,打造團結幸福家 日間,空氣清新、鳥聲悅耳;夜晚,漫天繁星、鳴蟲入夢。雷火金一家在圣農小鎮的日常生活,簡單不失浪漫。 這個小鎮是圣農公司和光澤縣政府耗資30億元,在光澤縣鸞鳳河谷走廊打造空間共聚、共建共享的各民族互嵌共融示范升級版。 步入小鎮,公寓式住房鱗次櫛比,少數民族餐飲購物商業步行街和“同心”文化街人來人往。衛生院、學校、長者食堂、司法援助站、青年人才驛站等一應俱全。特辟的清真食堂窗口,重修的和順基督教堂和伊斯蘭教臨時活動點,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群眾的風俗習慣和信仰。2022年,光澤縣還在圣農小鎮華圣桐城建立中坊社區,以工作聯席會、社區微信群等方式,為入住的少數民族群眾搭建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平臺和渠道。 在圣農小鎮安居并不難。房價親民,加上圣農公司員工購房企業有補貼,貸款政府又有貼息,目前約有300名少數民族群眾入住圣農小鎮。雷火金是光澤縣寨里鎮橋灣畬族村人,妻子俞亞蓉來自江西省樟坪鄉,漢族人。夫妻二人均在圣農公司工作,站穩腳跟后,便把家安在了這個山環水繞、草木蔥郁的小鎮。 要讓各族群眾來了能住下、住下不想走,就要確保他們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方面政策能夠應享盡享。2023年,南平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創新推動閩浙跨區域民族宗教工作共建協作機制。南平松溪、浙江慶元、福州羅源、寧德壽寧四個縣的民宗局簽訂《閩浙跨區域民族宗教工作共建協議書》,在民族宗教管理服務、產業發展、人才交流、鄉村振興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南平市民宗局還依托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驛站,有序組織各族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強化基本公共服務能力,2023年來協調解決各族群眾就業、醫療服務等難題40余項。 共學共樂,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陀螺、蹴球、毽球、射弩……2023年4月24日至27日,首次邀請臺灣同胞共同參與分享的福建省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南平舉辦。來自海峽兩岸、八閩大地12個代表團的1300名運動員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飯,同過一個節”。南平市民宗局在“潤物細無聲”中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凝聚精神動力。 松溪縣花橋鄉的招沙甲村是畬族村。去年,該縣在全省率先打造“同心·圍爐”品牌,大家圍爐懇談,凝心聚力集智,同心助推發展。聚焦民營經濟的“民企同行”、新階層人士“新階心語”、民族宗教“和睦和順”、綠色產業集群“美美與共”等民族團結創建活動,在招沙甲村相繼啟動。 歡快的冬不拉,快樂的新疆舞,可口的烤羊肉。去松溪“探店”,必打卡一個叫“墨玉人”的新疆風味連鎖餐廳。福建墨玉人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米爾阿卜杜拉·賽迪麥麥提,早在20多年前就從西北沙漠腹地的新疆墨玉縣來到松溪。在這里創業,米爾阿卜杜拉收獲了友誼和支持,小小的燒烤攤發展成為擁有200多名員工、68家連鎖店的餐飲企業。去年,松溪縣還為墨玉人公司新疆籍員工訂閱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在福建》等學習資料,并聘請專業漢語教師授課,如今公司已實現全員漢語交流無障礙。 畬族人民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北最大的畬族人口聚居地在順昌。為講好民族故事,該縣成立畬族文化研究會、畬族歌舞協會,編印《閩北畬醫畬藥》《閩北畬家特色養生食譜》等特色書籍,建成閩北首座、規模最大的畬族文化民俗館,推動“畬族民歌”“畬族婚禮習俗”等9項民族特色文化入選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通過政府指導、社會參與、民間組織等方式,閩北各地民俗文化活動蓬勃發展。建甌聚居著31個少數民族,吳大元畬族村的 “板凳龍燈會”,川石鄉外洋苗族村的敬老懇親節,還有每年都熱鬧舉辦的“三月三”“農民豐收節”等活動,生動展現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魅力。 “我們還將繼續著力搭建各民族交流的平臺,推動公共空間的建設,提升社區公共服務,以各民族文化的共存共榮涵養公共精神,促進各民族居民心理共通、情感共融局面的形成?!碧峒跋乱浑A段工作目標,南平市民宗局局長姜貴梅表示。(朱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