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瑞雪兆豐年,是指蟲子被凍死了,第二年蟲害少、會豐收,但有些蟲子不怕冷,就藏在稻樁中。”昨日上午,在延平區王臺鎮科豐水稻植保專業合作社基地,南平市“最美巾幗科技特派員”王桂華帶領著幾位科技工作者在收割后的稻田忙碌著,她告訴記者,稻樁是他們的重點“偵察”對象。 隨著稻樁秸稈鋪滿一地,工作人員拿出小刀、杯子、記錄本等工具,剝開每一根稻株細致檢查,開始“剝蟲”。不時可以聽到王桂華輕聲說:“瞧,有幼蟲。”隨后放進塑料瓶中。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他們將找到的幼蟲一一作了記錄。 王桂華是延平區農業農村局植保站高級農藝師,已有十年科技特派員經歷。她在田間地頭奔波忙碌,幫助農戶及時解決“疑難雜癥”早已是工作常態。 今年2月,王桂華和同事一起深入到茫蕩鎮三樓村田間地頭送科技服務,種植大戶葉旺榮向她求教:“油菜葉上出現斑點、黃化,部分變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王桂華立刻進行現場診斷,通過仔細檢查后,她跟葉旺榮說:“應該是前期天氣低溫凍害造成油菜部分紅葉,因田間肥力不夠引起油菜底部葉片發黃脫落,再加上三樓村海拔高霧重濕度大等因素誘發了霜霉病。”王桂華建議種植戶可補施鈣鎂磷肥,再用霜脲氰. 氰霜唑加烯酰嗎啉防治。 在她的指導下,種植戶對油菜田全部防治,僅過了十天,問題迎刃而解,油菜長勢喜人。 去年2月,王桂華來到西芹鎮高坪村龍距山家庭農場開展農藥減量檢查工作,農場主向她請教如何防控茶葉病蟲害。 作為經驗豐富的農業植保專家,王桂華深知茶樹病蟲害防治重在預防。她與農場主說:“對于茶葉上的病蟲害要提早預防,通過綠色防控來提升茶葉品質。比如,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可在春季使用黏蟲板,減少蟲害基數,每40畝左右安裝一盞殺蟲燈來誘殺蛾類等害蟲。” 在王桂華悉心指導下,龍距山家庭農場開始科學防治病蟲害,茶園病蟲發生程度減輕40%,產量較往年提高16%,茶葉品質也得到提升,該農場也申請到茶葉綠色防控示范項目。 針對各地豇豆病蟲害多發重發、用藥頻繁、農藥殘留突出等問題,去年5月,王桂華立即組織全區鄉鎮農技站長、種植大戶、農資商開展豇豆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培訓。 王臺鎮羅坑村享通蔬菜基地種植了20多畝的豇豆,王桂華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與基地負責人對接,現場指導農戶科學防控豇豆病蟲害。針對市場上防控豇豆病蟲害的藥劑較少,她整理好用藥建議表,讓農戶放心使用。此外,她還聯合市農業執法大隊、區經作站、區質監站,加強對生產的管控。最終,該基地上市的豇豆經區質監站快檢和省、市部門抽檢,均未檢出農殘。 讓王桂華印象深刻的是去年8月29日下午,她接到求救電話,反映南山鎮鳳池村稻株葉片發黃干枯,用藥多次也防不住,擴散很快,僅幾天受害稻田就有100多畝,請植保技術人員幫忙解決。 災情就是命令,王桂華立即組織技術人員趕到鳳池村稻田現場。通過與農戶詳細問詢、查看稻株發病癥狀等,迅速得出結論:“是白葉枯病,主要是受臺風天氣影響,田間高溫高濕、水稻正值孕穗期,加上習慣多施氮肥等因素,故誘發該病發生與流行。” 隨后,她提出防治建議:“一是多施磷鉀肥;二是適時適度曬田,及時排澇;三是畝選用20%噻菌銅懸浮劑100-12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連續用藥2次,可取得較好的防效。” 半個月過去了,鳳池村種植大戶游大坤向王桂華報告了好消息:由于用藥及時,白葉枯病基本控制住,稻株恢復長勢,每畝至少挽回稻谷損失15%。(許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