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日下午,出席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住南平省政協委員,按界別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以及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 討論中,委員們一致認為,報告通篇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回顧了2023年全省干部群眾克服困難、團結一心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同時結合我省實際,對扎實做好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語言精煉、重點突出,是一份實事求是、催人奮進的好報告。 討論中,省政協委員、臺盟福建省委會委員、南平市委會專職副主委簡繼元表示,南平的武夷山坐擁“雙世遺”、“萬里茶道”起點、首批國家公園等頂級名片,南平還有閩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文化、建盞建本文化、鄭成功文化等眾多品牌文化,與臺灣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和文化關聯,但目前還存在南臺旅游特色產品開發不足、交流平臺建設較為緩慢、品牌文化資源挖掘不夠、文旅產業基礎優勢不明顯等問題。因此,他建議,充分發揮南平特色文旅資源和區位優勢,以促進南臺鄉建鄉創文旅產業合作為突破口,學習借鑒臺灣鄉村建設的先進經驗,從規劃設計、營造美麗鄉村,到創意營銷、帶動產業發展,打造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南臺交流合作新局面。 “‘以竹代塑’是未來發展方向,福建是竹資源大省,近年來,竹加工產業鏈加快發展,在竹炭、竹筍、竹地板等方面全國領先,但在竹人造板、竹家具、竹漿、竹纖維制品、竹制日用品等領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省政協委員、福建大莊竹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紅征建議,發展現代竹產業園,形成科研、材料、生產、展銷、運營、人力資源、環境綜合處理等全面優化的竹產業鏈,帶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組織編制一批“以竹代塑”地方標準,填補該領域空白;支持南平進一步發揮竹產業鏈優勢,爭取列入全國“以竹代塑”應用推廣基地,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南平模式。 討論中,委員們還就推進茶產業發展、文旅經濟發展以及優化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閩臺交流合作、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等方面積極交流發言,踴躍建言獻策。(嚴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