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學們,藍色的激光筆為什么不會使藍色氣球爆炸呢?”“氣球接觸液氮會發生什么變化?”5日,南平第二實驗小學舉辦2024年科技嘉年華系列活動。展示臺上,兩位來自省科技館的科技輔導員演示各項科技小實驗,臺下,同學們積極舉手,踴躍回答。 除了科技展演之外,活動現場還設置“你追我趕”“縱橫‘磁’騁”“科學運球、‘乒’出精彩”等數個科技項目,近300名學生參加展演、動手演示。 將涂上顏料的一次性洗臉巾蒙到礦泉水瓶的上半截,再放入混合著洗潔精和水的臉盆,用力一吹,便能吹出一條彩色的“泡泡龍”。在科技百人實驗環節,彩虹泡泡龍實驗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我今天展示的科技實驗是‘虹吸現象’。我從一年級開始上科學課,在課上老師就會通過實驗向我們展示各種有趣的現象,告訴我們科學原理,還讓我們自己動手體驗,我覺得很有趣,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南平第二實驗小學五年(2)班陳梓靈同學說。 南平第二實驗小學開展科技教育由來已久,校長陳敏聰介紹,學校大力營造沉浸式科學教育氛圍,在“雙減”中不斷增強思維力和行動力,成立了科技三重奏社團,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段,廣泛開展以“體驗—實踐—創新”為一體的科創類制作與電子百拼、航模、機器人等活動,煥發出同學們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學校的科技創新案例獲評南平市第五批落實“雙減”工作典型案例。 “近年來,我們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努力探索科技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生態,努力培養學生深度的科學思維,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延平區教育局局長張志雄說。2023年,延平區學生在青少年創新編程與智能設計、青少年機器人、科普創新實驗、電子百拼等省級多項比賽中獲得不菲成績;教師在福建省作業設計評選、省小學科學優秀實踐活動案例獲獎23人次;南平第二實驗小學、區實驗小學等2個科學案例獲評南平市第五批“雙減”優秀案例;4個案例獲評2023年南平市小學科學實踐活動優秀案例。 “科技教育在小學校園的開展,能在孩子的早期教育階段,讓孩子們對科技知識、科技現象有初步的感知和啟迪,讓校園形成愛科學、用科學的氛圍。”延平區科協主席官昌俤說。近年來,延平區科協聚焦青少年群體,開展氣象科普、垃圾分類等科普宣傳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省市各類青少年競賽,開展科普大篷車暨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巡展活動等,努力激發同學們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探索生活中科學奧秘的欲望。(李思敏 張婷 曹鳳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