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公路水路投資連續4年超千億元 交通運輸創新機制建設人民滿意交通 東南網1月5日訊 4日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2023年全省公路水路完成投資1022億元,實現連續第四年過千億,超過年度目標2.2%,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全省公路、水路總周轉量分別增長4.8%、8.5%,超年度目標1.3個百分點和2.2個百分點;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7.5億噸,增長5.4%,集裝箱吞吐量1830萬標箱,增長1.7%。同時,交通運輸成為全省首個通過簽訂部省合作協議支持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行業領域。 創新機制服務鄉村振興。實施“兩通工程”,82%陸域鄉鎮便捷通高速。集中攻堅新增開通20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出入口,惠及57個鄉鎮百姓便捷上高速,高速公路實現由運輸通道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平臺的轉變。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421個行政村由此實現客車定班運行,票價降低30%以上,1889個村的村民不出村即可收郵政快遞。建設改造農村公路2540公里,新增1713個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實施危橋改造224座、安全防護工程1314公里,打造美麗農村路1272公里。 促民生、優服務,建設人民滿意交通。僅用12小時高效完成臺風“杜蘇芮”受阻道路搶通工作,防臺風“三步六法”得到全國推廣。新開通福州地鐵4號線首通段、5號線后通段、廈門地鐵3號線火車站—蔡厝段,不斷提升群眾出行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高速公路“沿海擴容、山區擴面、路網擴能”,開工三明元溪等8個項目46公里,新改建廈門翔安機場路等3個項目56公里,全省首座預制裝配化跨海大橋翔安大橋建成通車。普通國省道加快暢通省際邊界節點,開工17個項目,完工215.4公里,建成省道S207線閩浙界至壽寧下黨段等項目。高標準建設G228濱海風景道,交旅融合持續深化。建大建強一流港口,建成泊位20個、新增通過能力3742萬噸。湄洲灣港羅嶼40萬噸大宗散貨碼頭和福州港平潭港區分別成為大陸對臺鐵礦石最大中轉港口、全國對臺跨境電商出口最大口岸。“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被納入國家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 改革創新、科技賦能。《福建省治理公路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條例》立法獲評全省“十大法治事件”。省域高速公路建成數字孿生體、建成全省基礎設施信息“一張圖”可視的省級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圖庫。(陳勤思) |